包装印刷网

登录

纸媒命运终揭秘 春天依旧

2012-10-11 11:10:511273
来源:必胜网
  每种新媒介的出现,都会引起人们对纸媒命运的担忧,网络时代尤甚。
  
  不管纸媒还是数字化媒体,其能否成功吸引读者,终都要靠产品讲话。
  
  抓住技术变革的机遇,实现与网络的深度融合,是纸媒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
  
  人类将不可避免地走向信息化网络时代。当越来越多的人把视线从传统纸媒投向网络,关于纸媒会以何种形态存在的争论也开始不绝于耳――作为一种传播介质,纸媒在网络的冲击下会黯然撤退,被读者冷落甚至遗忘?还是借助技术革命在电子化浪潮中重拾生机?――日前刚入学的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学生金梦雅就在这样的思考与讨论中开始了大学堂课――这也成为这个时代对纸媒命运的终追问。
  
  1.纸媒的冬天真的来了吗?
  
  【现象】
  
  “到2043年季度末,日报的读者将归于零。”――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菲利普?迈耶在他《正在消失的报纸》一书中对报纸的命运如是预测。他甚至将消失时间准确定格:“到2043年春季的某一天,美国后一张报纸将被扔进垃圾筒。”
  
  当20世纪末数字网络作为一种新媒介越来越被熟悉后,“纸媒要完了”的声音也愈加高涨。2010年,《纽约时报》对外表示未来将停止出版印刷版报纸,主推网络版报纸订阅业务。而此前拥有140余年历史的美国《西雅图邮报》已宣布终止印刷版报纸的发行,而转为完全的网络版。
  
  一方面,愈加发达的物质和技术手段为数字传媒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潜力;另一方面,随着媒介竞争的日益加剧,包括报纸、期刊与书籍在内的传统媒介开始面临严峻挑战。这样的趋势也传递到我国,根据种种现象不乏有业内人士做出纸媒即将进入“寒冬”的判断。
  
  依据之一是发行量:2008年度,我国报纸总印量出现下降;2009年度持续这一下降态势,较上年再减少6.78%;2010年开始扭负为正。专家分析,新兴的数字媒体不可避免地在初期吸引大量使用者,但新鲜过后受众还会有一个重新比较和选择的过程。
  
  依据之二是电子化阅读的兴起。无论是标榜着“结束了无纸不成书历史”的电子书,还是缔造了“万卷图书三两轻”的掌上电脑都颠覆了传统阅读方式。科技的进步让电子化阅读取代纸质印刷成为可能。
  
  依据之三是纸媒读者的流失。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人,其中18~30岁的青年人普及率达到98%,已经趋于饱和状态。再过30年左右,即2040年前后,这一网民群体的年龄就是48~60岁,涵盖了社会上具话语权和购买力的主流人群。他们和比他们更年轻的一代人都在网络环境下长大,决定了其传媒接触的偏好必定是“在线阅读”。
  
  依据之四是成本。与新媒体相比,建立在新闻纸和印刷设备基础上的报业成本极高。据统计,我国报纸每多1万份的印量要增加300万元的开支。因此多数报纸发行靠广告收入来弥补,而广告费又极易受经济状况的影响。
  
  “当前纸媒受到的挑战确实很严峻,不同纸媒类型受影响的程度也不同。”《读者》杂志社主编富康年对记者表示,时效性与受冲击程度成正比,时效性越强,受冲击程度越大。“相比之下,报纸受到的影响大,其次是期刊,后是图书。”
  
  但是,是否能就此判断纸媒的冬天已经来到?
  
  “纸媒消亡论不是今天才有的。1895年无线电出现,1926年电视出现,每种新媒介出现后,都曾引起人们对纸媒命运的担忧。但是,今天的纸媒并没有消亡,说明纸质化阅读的生命力是非常强大的。不能就此判断纸媒会在此轮电子化浪潮中走向没落。”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程曼丽看来,新媒介的出现一般并不会即刻给原有的媒介带来颠覆性的改变,而是在*的共存中,实现竞争性生长、相互融合发展。
  
  事实上,对纸媒“寒冬论”的质疑和反对之声同样不绝如缕。新闻集团总裁默多克表示,他相信报纸将在21世纪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虽然不再会以今天被扔到门前台阶上那种方式存在,但它砰然落地的一声闷响,将在我们的社会和世界各地发出*的回声。”
  
  中国业界和学界对“纸媒消亡论”也大多持反对的态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喻国明提出:“网络是一种新媒体,而且更*。但即使再*,也不会把报纸完全吞掉。”
  
  [1]  [2]  下一页

上一篇:包装印刷和绿色环保共促中国油墨市场发展

下一篇:国内印刷用铜版纸等印刷耗材价格“稳中趋降”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