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网

登录

印刷企业转型升级 选好前进方向事半功倍

2016-01-12 16:01:487213
来源:科印网 文/潘晓东 作者:蒲公英
  导读:时至今日,印刷企业的转型升级对于大多数单位来说尚未完成,部分企业甚至对向什么方向转、如何转至今都显得茫然,即便是已经着手建设商业网站、发展功能性印刷、涉足包装印刷业务等大多也是跟风而行,缺乏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相对较大的成功把握,有些决策因为与企业实情不符走了弯路,付了学费。
  
  年末时分,会议特多,供应商为完成年度销售计划与为来年的工作打下基础积极地开展巡演;生产企业为摆脱转型期特有的压力,希望从他人处汲取对自己有用的经验;会展公司以配套的论坛来提升展会档次、吸引观众。11月初在杭州召开的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书刊专业委员会年会则坦然面对形势严峻的书刊印刷业现状,展开同行间的研讨与交流,分享各自的做法与思考,给与会者一种热气腾腾的感觉,所有的与会者都意识到:转型时期,正确的选择比单纯的勤奋更为重要。
  
  会议除了坐而论道还组织参观了设备制造、耗材生产与同行企业,为各自企业下一步的工作带来联想和思考,不同寻常的路在每家企业各自的脚下。
  
  书刊印刷企业面临的压力巨大
  
  印刷企业面临的压力巨大是与会者的共同感受,特别是处于下滑区的出版物印刷企业,这些压力至少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由以往的业务快速扩张转为急速下滑带来的压力。
  
  从2015年9月2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公布的数据看,尽管“印刷复制营业收入增长5.82%;增加值增加6.71%;利润总额增长5.01%”,但更能反映生产状况的实物产量是:“图书、报纸、其他出版物黑白印刷产量31936.28万令,比上年下降2.06%。彩色印刷产量252658.60万对开色令,比上年下降1.18%。印刷用纸量65406.06万令(包含平版纸和卷筒纸),比上年下降23.61%。”数据中的印刷量与用纸量的降幅比似乎并不匹配,是否存在统计中的问题,但这并非是本篇所涉之题。出版物印刷实物产量的下降除了因为报纸的持续下滑外,刊物同样是“总印数下降5.44%,总印张下降5.71%”,反映出市场的收缩。
  
  事实上,相当一段时间来,书刊印刷企业致力于发展社会商业印刷,这块业务同样处于快速下降段,其中又以卖场广告为典型。由移动互联带来的信息获取渠道的改变导致内容印刷业务快速递减,由性经济危机复苏缓慢甚至时有反复带来的出口受阻,其结果是产能大于市场需求的表现更为突出,印刷设备利用率不足,加之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行,致使企业获利大降,投资者与经理人身陷焦虑。
  
  二是传统产业面对转型升级要求的压力。
  
  时至今日,印刷企业的转型升级对于大多数单位来说尚未完成,部分企业甚至对向什么方向转、如何转至今都显得茫然,即便是已经着手建设商业网站、发展功能性印刷、涉足包装印刷业务等大多也是跟风而行,缺乏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相对较大的成功把握,有些决策因为与企业实情不符走了弯路,付了学费。
  
  客观地说,强调印刷企业转型的关键还是在观念,触电、延伸产业链、多元化经营,这些当然好,有条件的企业确也需要,但对绝大多数中小印刷企业,转型升级关键在于转观念、改传统,要由历*的单纯、被动式的加工转为“以客户为中心”、尽力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增值服务;要摆脱*来满足于低端加工、看似忙忙碌碌的局面着手向中产品方向作提升,为企业争取更大的赢利空间;要由随波逐流的市场追随者转变成有着明确市场定位与客户群体的市场补缺者。这样的转型需要时间的积累与市场的检验,需要在大方向确定下的适时微调。
  
  三是严苛的环境保护要求对印刷企业带来超负荷的治理压力。
  
  虽说印刷是个有污染但非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但在被具有作用的北京市政府套上了重点整治行业的帽子后就有点在劫难逃的味道,非得花力气去加以治理。从长远看,这样做固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也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但对本已处于微利甚至维持状态的印刷业,这无疑将大大增加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有点力不从心。
  
  如果将此比喻为现时压在印刷企业*人头上的三座大山的话,那化解压力、完成转型考验的就是*人的思想深度与应对智慧。
  
  美国的管理学者彼得·德鲁克说过:“一个企业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之内成长。一个企业的成长被其经营者所能达到的思维空间所限制。”从这个角度说,从繁忙的日常工作中摆脱出来,围绕行业发展的大方向做一些深入的探讨与思考或许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在转型期,准确的选择比单纯的勤奋更为重要,因为碰撞能够开启思考,有可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承担着行业向前发展重任的行业内的大企业就更是责无旁贷。但遗憾的是,本次年会还是有一批大企业*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终没能出席,思想碰撞的深度因此显得远远不够,与会者既感到兴奋但似乎又不够解渴。
  
  由统计分析看书刊印刷业
  
  应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书刊专业委员会之邀,对数据分析颇有心得的张建民专家经过艰苦工作后向与会者提供的一份书刊印刷业80家企业经营状况分析,这是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尽管这些数据还难说完全准确,限于现状,有些样本企业的数量也显得不够,难以代表,但透过数据还是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书刊印刷企业近年来的大致变化状况,也可以帮助探究书刊印刷企业探究转型升级的出路所在。
  
  能做到这一点得益于相当长一段时间来,内容印刷企业一直有着上报统计数据的要求而且延续至今。出于连续性的变化数据更能说明问题的考虑,张建民从157家上报数据的书刊印刷企业中刻意选取了近五年来连续上报相关数据的80家企业作为分析样本。
  
  为了便于对照,张建民把这些企业拆分成20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与2000万以下的中小企业两块,参与分析的80家企业中规模以上的57家,占比71.25%。尽管整个行业的日子都过得艰难,但规模以上企业的状况优于中小企业,这也符合二八法则。但马云在接受凤凰台记者吴小莉采访时曾谈过一个观点:“未来的世界一定是小企业越来越好,大企业越来越累。”这只能发生在企业完成转型升级,中小企业真正成为市场所需要的补缺者以后。
  
  该表告诉我们:自2010年至2014年的5年时间里,年销售在20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2014年的主营收入是2010年的134%,但成本费用的上升同步达到131%,工资总额更是上升了145%,为此,企业新增支出大于收入,降低的自然只能是利润,尽管企业已经通过减少十分之一的员工来降低支出。年收入在2000万以下的中小企业日子显然就更为难过,除了工资略有上升(2014年为2010年的117%,低于规模以上企业的145%)外,业务在萎缩(2014年仅为2010年的75%),成本费用按同口径计算同样在上升(仅为2010年75%的业务量,成本费用却相当于该年的92%),当然减员(2014年员工仅为2010年的75%)的力度也更大。
  
  [1]  [2]  下一页

上一篇:印刷产业深化改革 绿色印刷大势所趋

下一篇:VOCs排污收费办法施行 各地个性化政策相继出台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