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极而衰 电商趋势消费与消费压力聚焦
- 2015-03-11 14:03:493117
电商面临淘汰打假压力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当电商为带来庞大的交易量而沾沾自喜时,庞大交易量下的假货问题却开始逐渐浮出水面。
阿里一跃上市,额外让人关注的是来自美国的诉讼压力,诚然,国内由阿里事件引发的“打假潮”也在持续发酵。随着3.15年度打假活动的接近,电商假货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各大电商也都行动起来,顺势而为。至于成果如何,又当两说。
苏宁首先有所行动。1月29日,苏宁云商运营总部执行副总裁李斌通过微博宣称,苏宁易购将从即日起启动名叫“蓝盾行动”的自查自纠活动,苏宁公司股价则应声上涨近5%。随后,京东、优购商城等电商平台也都纷纷表示对假货持“零容忍”的态度,会对第三方的商家采取抽查的方式进行监控,一旦发现有假货会配合相关机构处理。
力度不可谓不大。
当然,淘宝也不会闲着。淘宝方面在1月28日就宣布成立由300人组成的“打假特战营”,并继续在社会招募人才,专职配合与政府部门、知识产权权利人以及普通消费者在线下的合作和联动,解决假货问题;2月2日,马云在香港又强调,目前淘宝已经投入超过2000人的力量专门负责打假。但业内人士认为,淘宝与其他电商不同,因为此次事件而备受关注,不是作秀就能解决问题的,淘宝的内部制度不做改变,再多的打假团队也无济于事。假货的问题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假货之与电商,称之为毒瘤也并不为过。如何处理假货问题,或许是电商保持火热的一大门槛。
电商售后与电商包装再成问题
支付、物流、配送和仓储服务,里面还有很多不配套的地方,使得用电子商务的人也很纠结。诟病的问题当然不止于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发现,电商业者以打折吸引顾客,但却在暗地里偷偷调整售价,每年都会有消费者投诉,指“*”期间购买的商品价格反而比平时高。此外,也有电商业者打出“*款”,限量限时,吸引消费者抢购,但事实上,这些“款”的品质都相当低。
显然的,电子商务前景一直被认为“非常光明”,但是现在产业尚未得到优化,尤其是支付和物流环节,产生了不少遇挫、现金流为负等负面传闻,让人一次又一次地发问,电商是否热极而衰?通常,电商业者都在“*”当天展开大促销,在这样的氛围下,消费者多数为了抢便宜大买特买,但是有报告显示,2013年“*”期间,亚马逊降价商品数量为19.59%,天猫是18.68%、京东为17.49%,1号店为6.03%。真正特价商品,其实只是一小部分。
另一个让人瞩目的问题是快递,快递使用的包装材料非常多,例如纸箱、泡沫棉、胶带、封包带、木条、塑料袋等等。每件货物,首先包上泡沫棉放进纸箱,用胶带和封包带封好,再用木条钉木框加固,这样才能保证货物在运输途中*。网络购物盛行的现在,让一件商品多出了三四倍的包装物,但是如若不包装好,又易引起消费者的不满,可谓两难。
不得不担心的是,快递包装往往是一次性用品,在废弃之后很少会被回收,庞大的快递业造成的浪费。与此同时,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视,业内人士指出,快递包装用的胶带一般是PVC材质,也就是聚氯乙烯,胶带废弃物污染非常严重,埋在地下不能降解,污染水土,而且胶水大多含有甲醛和苯,会伤害人的呼吸道,影响身体健康。
大数据时代的定制与敏感
网购刚兴起的时候,价格是敏感的指标。价格优惠,是中国人选择网购的出发点,但是,随着网络购物在其他方面的进步,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正在逐步降低。
现在面临的一大挑战,无疑是信任问题。越来越普及的网络购物,并非是在传统商场之外简单地开辟了另外一条消费路径,它所产生的海量数据,在近两年开始显现价值。大数据技术的纵深发展,除了能够让消费者快速准确地从数百万件商品中找到自己的心仪之物,更重要的是,还能够在分析消费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用户的消费需求。
工业革命时代那种传统的设计—生产—销售的单向模式,正在被互联网时代的双向模式所改变,大数据为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搭建起一条的通道,定制化消费变为现实。
然而,何处喜便何处忧虑,定制与数据的应用并非是一家之言,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商在其中不断投入,定制也成为了争夺的焦点。
外部消费者的压力与业内各个平台的压力,电商的生存空间已远不如从前那般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