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网

登录

雾报非误报 别让换位思考只是虚胖

2015-03-10 16:03:4911334
来源:中国包装印刷机械网
  导读:同一事物,竟一览百态,明明是一个完整的言论,盲人摸象的情节却反复上演----印刷是,环保是,穹顶之下的争论亦然。关于环保*的言行合一,少有几度重合共进,在言与行的拉锯战中,我们试探自己的深浅,直至时间差磨合,真相浮出水面。
  
  时间差与框架外
  
  近期,关于柴静的“穹顶之下”可谓是火热,关于雾、关于雾霾的讨论之前,我们首先关注的是作为一篇报道,它所蕴含言论与认知延展的可能性。
  
  针对报道和消息,现在社会上已然形成了一种流行趋势:消息一出戳中国民痛处,首先积极响应的是大批感同身受者,他们支持、号召,并希望借此引出正能量,当然这一批一般也是报道和消息的首要针对的“感同身受”的对象。
  
  实实在在的热情,必然受到一个降温的过程。
  
  进一步,出于各种原因,有了对话题进行争对、对数据进行质疑与对细节进行嘲讽的人,类推的,前者又对批评者进行辩驳与批评,双方因而进行了冗长的口水战。后在事件持续了一段时间后后一批人站出来,告诉大家要理性的,一分为二的看待整个事件。
  
  至此,一篇报道抑或消息的认知已完成的相对较全面了:同其他事物的认知一样,它从出现到完全认知有一个时间差;而在认知中出现的不同认知价值观,则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跳出框架看问题的阶层框架。
  
  “雾”报非误报,时间差下的宽容
  
  不是同一个时间点完成认识,让报道常常背锅。
  
  一篇报道仅仅只是一篇报道,文章并非是真理的构建,创作者也并非是圣者神者,不是很正常的。事实上,一篇报道引发一个问题的关注,它的任务便完成了。
  
  现今,做出报道的人则似乎应有和广泛渊博的义务。读者指望描述者能以易懂的话语描述英国伦敦的雾都狂潮与北京雾霾的不同,指望描述者佐证印包企业在雾霾影响中所带来的影响,还指望报道能对*的措施与历史意义侃侃而谈。
  
  但这只是一片报道而已。若一篇报道就能干完各个行业所有该干的事,那还要现代各类形形色色的职业做什么?对于这种可见,却不可捕捉的环境因子来说,将他们固架在数据时代的字节中以声、视所表现是一种不同寻常的委托。仪器之下都难以剖析的颗粒物威胁让人联想起的或许只有标志性的病毒:天花、流感、非典----只不过相比而言这是更为慢性的威胁。2002年非典开始在我国爆发,2003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才将正式的冠名SARS添加到人们认知的长条上。如此紧急而大范围的威胁尚用时如此之久才能以正确的形式代表人们心目中非典的形象,这是众多人都熟悉不过的场景。
  
  厦门大学这样评价柴静的是中正的,不要去苛责一个注意力意见是否专业、是否客观、是否正确。他不是号召力,不是影响力,也不是洞察力,他大的贡献是让更多人看到他们应该关注的地方。
  
  在这样一个爆炸的时代,快速的传递带给我们一种焦虑,而问题的争论往往是焦虑集中、体现与宣泄的窗口。方才夸耀完的事件在下一秒狠狠“掌在”脸上,是很稀松平常的。
  
  同样的,企业的环保之路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不妨给时间差以宽容,留更多的精力应对雾霾。
  
  “患”保非环保,跳出边界看未来
  
  青年人,中年人,孩童,老年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分界,在报道的争论的对象中同样存在。跳出边界细看雾霾治理的考量,又是难的。
  
  我们曾讨论过论及雾霾的印象,英国。“雾”都是一种称号,一种影响,代表了一种对空气持续悲观的念想。可这种念想意味着什么,未曾亲身体会将始终难以感同身受。从我们站在雾霾之外到被雾霾席卷而入,一如对着电视看火灾和亲身被一小窜火苗烫了一下般,无法独善其身的时候,念想才有了意义。
  
  事实远非振臂一呼满腔热血可以解决,所以我们忧虑“人们忧患环保”这一本该是正确的事,因着正确并不是与不变的,就算正确,也并非就是可行的。一个较为有名的例举便是一个听从父母教导的小孩在废弃的铁轨上玩,未听从一大批则在新建的铁轨上玩,列车急驶而来,驾驶员如何选择?
  
  框架或者细节的纠结往往被大于内容的真意。雾霾诸多的问题,牵扯到更多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此时它便不仅仅是大笔一挥能解决的了。一个深层次的环境问题,需要我们跳出我们所属的阶层,从不同的认知角度去接近、去触摸。
  
  大批量的关闭污染工厂真的可行?承德、保定、唐山、河北……包括新近北京即将关停或者已经勒令退出的300多家企业,其中包含了十万、几十万、更多更多的从业人口。想到这里我们便不难理解兼顾效益,环保真谛确实所言非虚。引用小品中的桥段来说就是,没有企业生产,你吃啥?没有企业生产,你穿啥?没吃没穿,还能滔滔不绝啥?
  
  往下看,在污染和生存之间,作何选择?
  
  雾霾的处理现状诱因也因此变得更为复杂。污染的出现,是社会发展必经的一个阶段,一手吃好穿好消费好,一手住好睡好环境好;好比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本就是亘古真理。雾霾讨论中的尾气排放与油污染饱受质疑,可若是以环保的尺度去衡量。那些受质疑的国企,却也是环保工作相对做的好的。
  
  往上看,在大企业污染和企业环保措施完善上,作何选择?
  
  别让换位思考只是虚胖,跳出边界重看雾霾。

上一篇:热极而衰 电商趋势消费与消费压力聚焦

下一篇:绿色转型兼顾生存发展 印企怎么办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