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无处不包装 谁解其中味
- 2014-12-12 15:12:0910263
包装设计的简单要求
一开始,logo设计没有那么多理性的为什么,不过是想让自己在人海中能够“穿得”一身“鹤立鸡群”的衣服;一开始,logo设计也没有那么多感性的怎么样,不过是想在与人交汇时有一张易记的面孔。对,需要的就是一个容易辨别的东西,人人都能看明白。
然后,人们逐渐意识到logo“包装”的不足,从功能性、使用者的感觉、实用性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要求,logo的分类要求和侧重也越来越细化。譬如食品的logo设计更侧重于引起消费者的感觉,美化的要求更高一些;而包装机械的设计则应着业内人士的需求,使用者不需要太多花哨的修饰,对于视觉感受的友好度要求不高,更侧重专业性。
不夸张的说,对包装地不断追求,是包装业内具意义的举措。我们追逐精妙的包装设计带来的愉悦体验,追逐每一个可能产生设计的灵感。
包装设计转向精巧与多重考量
纵然,灵感就像天才,本就是非常偶然而稀缺的。试图打破偶然让其成为必然的努力付之一炬也极为平常,曾热极一时的“灵感”批发便是很好的例子:以工作室或者群体的集体思考带来“创造”,但是后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这也是为什么有着这么多的研究室,但真正成功的课题并不多见的原因了。
意大利设计师更倾向于把现代设计作为一种艺术来操作。德国包豪斯为旗帜的现代工业的概念早是为适应流水线上的批量生产。如何留住和明白“偶然的出现”,或者说如何寻找这些偶然,显得尤其重要。为此,我们需要做足够的前期准备。
自然材料的选用、手工与材料之间的协调,以及包装中体现出的聪明才智、精纯的艺术情感,和能从简单的自然因素中创造美的能力……这些都是“偶然出现”所应做的准备工作。美国做过一项调查:进入商店买东西的顾客,有60%左右会改变初衷。而改变初衷的缘由,无非是人的五感。在真实的环境中,消费者会与产品互动,包括触摸产品、阅读包装上的描述、与周边产品对比等……
包装设计灵感哪里寻?
也许你会问,那么多的知识,为何还是寻不得包装灵感?
2011年,日本长野县一家米酒酿造厂“小布施堂”(Obuse-doCorporation)曾经恢复了一个老品种清酒Hakkin,原研哉为这种名为“白金”的清酒设计了一个简洁的不锈钢包装瓶,清亮的瓶身如镜面般映照着四周。后来,巴黎Kenzo香水部喜欢上这个酒瓶,把它缩小尺度后,转化成Kenzo男士香水的包装瓶。
灵感或许来自大小。
2012年,一致裁决让广药广药集团正式收回此前授权给加多宝母公司香港鸿道集团的王老吉品牌。作为凉茶大王,也被尊为凉茶的始祖。林则徐有感而发,提议王老吉将药方制成凉茶,让人们随到随饮,防病保健在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和无数次的沉浮之后,成为了的品牌。
灵感或许来自功效。
2013、2014年3D打印迅速兴起,微时代席卷大数据汹涌而来,云概念,个性等词充斥市场之间。“更快的反馈”成为市场的主流,人们体验快捷的生活,享受一键的魅力,转化成为各式各样的“指尖世界”。
灵感或许来自高速。
还有2015,2016,2017……
包装设计 寻溯心理满足
包装的改良,投入重金积累成为财富是*的,标志和产品包装是企业识别系统中重要的特征,却也不是那么容易寻得的。正如我们熟知构成人体的众多元素,却也难以再建一个活生生的人类。我们所仅仅能明白的是,包装,实际是一种探讨生活的方式,它是一种探讨社会、政治、爱情、食物,甚至包装本身的方式。包装灵感追溯的结果,是各地域人民、各时期人们的心理满足感。
从简单转入细节的设计,从细节的设计转入细节的思考和简单的设计,包装的创作周期不曾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