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网

登录

个性化出书盛行 出版行业如何做到真正创新

2010-04-21 11:04:06736
来源:博锐管理在线
 2010年3月新数据显示,现行在销售的图书中存在多种缺陷,《现代汉语大字典》的差错率是万分之十三,随机检查的102种图书中,有14家出版单位的24种图书被认定为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6.1%,逐年来,图书编校质量下滑明显,其因如下: 
 
  多数编辑思想陈旧和老化,不够灵活,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创意出版产业发展的要求。过于传统的编辑思想,老的习惯和知识结构很难做到有好的创意,大多编辑不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编辑不是一门学科,它包含多门学科,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新型的编辑不应该保守自己狭隘的专业。传统的编辑是以文字为主的,多媒体时代的编辑得有广泛的文化基础,对声音、图像、音乐、动画和影像等有足够的了解。

  一部图书出版,首先要有策划和选题,这个过程具有不确定性,是根据当下读者的需求和热点而定的,需要很高的创新思想和能力,需要好的眼光,编辑或许会认为只要是策划和选题的有创意就可以了,这是很不好的,策划是创意,是从无到有的构思,编辑是从无到有的关键的一环,是体现创意的必然一环,好的作品其完成需要多种可能,多个创意的碰撞,是需要智力投入的,而不只是大家所做的那样,单纯的整理文字。出版一部有思想水平高的书更是如此,需要个人的创造力。

  个人的创作能力大小与知识结构和创造意识有关。封闭的知识结构是制约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个人头脑中接受知识的程度和类型不同,其创造性的强度和方向也不同。在我国,大多数编辑的知识结构仍属于被动型结构,即这样的结构在实践创造中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不能在创造活动中起应有的启发和引导的作用。究其原因,乃是因为现在编辑的大多数知识都是被动接纳而来,没有主动选择那些与创造力密切相关的因素和材料。未来社会的知识将处于不断地更新中,而出版物作为传播知识的重要媒介,编辑首先就应当具备创新意识和图书创意产品具有需求的不确定性,假如你看到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很容易的看到了它后的样子,那么说明你这部作品根本没有创意。

  创意在广告、建筑艺术、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时尚设计、电影与录像、交互式互动软件、音乐、表演艺术、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电视和广播等传播媒介里都是非常常见的。出版编辑这一环还须加强。首先要有创新的思想,出版物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编辑人员对其注意质量,增强质量意识,并把自己的产品推向流通渠道。编辑人员要以保障质量为前提,引入市场经济竞争机制,遵循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存优淘劣的原则,增强竞争能力和竞争意识。然后要有用新的方法思考新的问题的能力,编辑是精神文化的创造者、精神文化的传播者。在语言文字编辑的基础上,熟练运用文字、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知识,做好常见错误,纠正语言文字差错,做好规范工作。

  在编辑策划环节,要具有从复杂的信息中选择的能力,多种文化能融会贯通,不僵化。图书的出版正出在向多元化和媒体化过度的时期,出版社将自己的品牌打造成一个现代化的,无论是大众化的还是精英文化的,都很好,都需要多元的文化方面,好比有更多的演出可以交流,而不是封闭的,它们都是开放性的空间和外部世界交流的空间。很多人也对这些努力中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提出了批评,但我想做是重要的,至少有这样的创新意识是重要的。

  2008年世界经济论坛,某位展望学家在被问及影响人类的诸种现象时,说在他看来有四种现象确定无疑,其中之一就是书籍的消失。

  书真的会消失吗,是否会因网络而消失,因电子阅读器而消失?

  自从网络出现以后,书籍原子阅读的市场在为电脑的比特阅读逐渐蚕食。但,他真的能让书籍消失吗?你可以在上卫生间的时候拿起身边的杂志或者书籍阅读,你可以躺在床上翻看自己喜欢的书籍,困意来的时候就睡上一觉。但是你不能拿着电脑这样阅读。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对着电脑阅读,你必须正襟危坐,视线保持水平,这样的状态很难有一种好的阅读心情。而你对着电脑屏幕阅读上两个小时,你的眼睛又会发胀发涩。而书籍依然是书籍,你不能取代它的地位。

  或许有人会说,现在的电脑越来越小,手机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情况,你可以拿着手机在任何地方阅读。是的。但是,手机狭小的屏幕导致的翻页频繁问题,造成只能在公交、地铁等人头拥挤的场所拿起来,打发无聊的时间。

  或许,这注定在呼唤一种新的电子阅读器的出现。于是,亚马逊的kindle来了,据媒体介绍,Kindle采用了6英寸(约合15.2厘米)、600×800的电子纸显示屏,可以达到16级灰度。新增加的5向控制器可以让用户在记笔记或选中文字时的操作更为,同时为在阅读报纸时在文章与段落间快速跳转提供了方便。

  这样的阅读器可以代替书籍吗?前景不容乐观,亚马逊阅读器的销售并未出现所预期的效果。

  当然,你可以大胆的想象,随着阅读的载体可以越来越随时随地的阅读以及阅读舒适度的显著增加,书籍真的会远离我们而去。但是,不要忘记,总有一些人留恋过去的东西,或许,真的是有这么一天,一些人跑去博物馆翻看自己喜爱的书籍,但是,它依然存在,你不能让它消逝!

上一篇:世博刺激 RFID技术商用价值暴涨

下一篇:印刷企业急需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力量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