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杂志《读者文摘》退出中国
- 2012-06-07 14:06:432679
总部干涉过多,内容“水土不服”
或许是因为来之不易,进军中国大陆市场后的《普知》和《读者文摘》不仅在内容与定位上大致一致,在具体业务执行时还受到了美国方面相当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我在职期间,《普知》的内容业务受到了香港办公室和美国总部两个部门的管制。”据曾在《普知》担任要职的人士透露,来自上述两个部门的“业务管制”几乎到了“手把手”的地步。
初,《普知》80%翻译英文版《读者文摘》内容,20%本土内容分配。但无论是翻译内容还是本土内容,国内团队均没有自主权。在翻译内容方面,国内翻译文章均要通过香港办公室审核;而20%的本土内容,也需要在完成制作后全文翻译成英文,由中国香港、美国两方面审核。“美国方面对中国市场、文化的了解和判断有偏差,也不愿意听取中方团队的意见,这必然导致了《普知》在内容定位上的误差。”他说。
因此作为《普知》专栏作者的作家叶倾城,微博所言“被劣币驱逐良币”遭到了不少业内人士质疑。不少老员工以及知情人士在微博纷纷表示,《普知》停刊有其自身原因,所谓“被劣币驱逐良币”实属不知情的“空悲叹”:
“你们这些悲叹的人完全搞错方向了。《普知》之死完全是自己造成的。一出生就是一个水土不服的娃子,并且拒绝喝中国文化的奶水,拒绝中国奶妈们的抚育。这个案例足够列入媒体跨国公司的教科书。还有一些前同事,该也有话说吧。”
“真的吗?不知道该说什么,离开已经三年多了,一直很纠结。叹息!《读者文摘》是我大学时代就耳熟能详的杂志,但真正身处其中,才发觉是戴着镣铐跳舞。一些传统的价值,很珍贵,也很脆弱,经不起市场的碰撞。不是叹一句‘美不过夕阳红’,就能了结的!”
“个人严重感觉到这份杂志对本地读者口味研究得不够,版面和内容都感觉是10年前的,严重跟不上时代。可惜了!”
更有读者曾撰文“吐槽”对《普知》的阅读体验。“这半年来我只正常收到过一期《普知》,一般情况都是过去一个月后,我会给他们客服打电话,他们很客气,说我们会再给你快递过去,等我收到快递半个多月又过去了。就这样,我一般6月份会收到4月份的,7月份会收到5月份的。幸好它不是时效性很强的杂志,这种速度还在我的承受能力范围之内……我曾经想给他们写信抗议,还和认识他们编辑部工作人员的两个朋友抱怨,但我知道《读者文摘》在中国大陆迷失了,他们还没有找对方向……”
中国《读者》曾寻求“合作”
美国《读者文摘》将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传出,不少读者将其误以为国内读者集团旗下《读者》杂志。的确,两家“读者”确因当年版权官司之事而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2008年1月8日,《读者文摘》中文版登陆中国大陆,命名为《普知》。当时曾引发热烈猜测:《普知》是否会抢了国内《读者》的风头?一年半过去,这个话题再也无人提起。事实表明,一开始就定位于精英知识分子阶层、定价12元的《普知》,与提价后半月刊价仅为4元,选题多贴近中国普通百姓生活状态、并细分有原创版、乡土版等子刊的《读者》相比,其竞争力*。
甘肃读者集团总裁彭长城在得知“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