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网

登录

陈克复院士:让造纸告别污染与落后

2017-09-12 09:09:171542
来源:中国包装印刷产业网
  【中国包装印刷产业网 企业关注
  在华南理工大学的一角,有一座造纸术蔡伦的雕像,雕像对面是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这里,*院士陈克复,一直专注于造纸工程的科研、教学与工程化。陈克复坦言,在他初踏入造纸科技领域时,老师曾语重心长地告诉他,“污染”和“落后”是困扰我国造纸工业多年的顽疾沉疴,一定要设法解决。
 
  正是因为老师的这番话,从此,解决造纸工业中的环境污染和技术落后问题,成为陈克复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30多年来,陈克复和他的团队在该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为中国造纸工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成长
 
  克服克复由力学跨界造纸
 
  1942年陈克复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当时正值中国危难的时候,日本占领了广东沿海地区。于是,老父亲给这个在困难时期出生的儿子起名“克服”,希望他能够克服时艰,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境,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1961年,陈克复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复旦大学数学力学系。高兴之余,高中老师帮他把名字从“克服”改成了“克复”,意思是他们的中学次有学生“攻克”了复旦大学的校门。
 
  陈克复坦言,虽然长年从事造纸行业,但初在大学时代,他的专业是力学专业,那时的他还始终醉心于数学力学的专业书籍。1970年底,结束了部队农场劳动的陈克复回到天津轻工业学院(现更名为天津科技大学),就开始进修纸浆造纸专业,师从我国的造纸专家隆言泉教授。正是从这时开始,陈克复开始了在制浆造纸工程专业的跋涉。“那时候不由得自己挑专业,有工作就不错,选择造纸也是因缘际会干了这一行。”陈克复说,隆言泉教授的要求非常严格。“他要我全面掌握造纸流程,要通过工厂实习熟悉,于是我到天津造纸总厂实习了整整一年,跟工人一起三班倒。”正是在这一年间,陈克复在造纸的线掌握了各个环节的技术。
 
  “中国造纸有两大问题,一是对环境污染,二是设备落后。”每每念及于此,隆言泉都十分感慨,“什么时候我们能把这两个问题解决就好了。”陈克复也将隆先生的话默默地烙印在心中,从此以后,他将解决我国造纸业的这两个问题作为毕生奋斗的目标。“我觉得这辈子不管能做到什么程度,我一定要一生为之奋斗,解决造纸工业的污染和落后问题。”
 
  科研
 
  造纸新技术改善西江水质
 
  1989年,华南理工大学开始筹建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克复回到广东实现自己的抱负。作为当时我国轻工系统中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这给了陈克复更广阔的驰骋空间,让他和他的团队在造纸科研的高峰不断攀登。
 
  造纸会造成环境污染,要解决造纸工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首先要减少制浆造纸废水的排放量以及废水中污染物的排放量问题。以往纸浆用氯气进行漂白所排出废水成为污染的主要源头,于是,陈克复院士和他的团队开始研究制浆过程中的清洁漂白技术,不断研究,反复试验,终于取得了一整套、具有知识产权的非木纸浆清洁漂白技术。让他喜出望外的是,制浆造纸企业应用这一技术,还能为提高广东西江水水质发挥作用。
 
  陈克复介绍,这项名为“年产5万吨以上全纸浆生产线”的全无氯漂白方法发明,是他带领团队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之一,可以大大减少制浆废水及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幅降低污物的危害程度,不产生有毒有害的可吸附有机氯化物(AOX),实现了降耗、减排、清洁生产,也使我国纸浆漂白技术达到*水平。陈克复将团队的这一项技术,应用到西江支流上的广西博冠纸业,建成了我国套蔗渣浆清洁漂白生产线。
 
  对于解决制浆造纸装备落后问题,陈克复一直致力于国产高速造纸机的研制。2012年,以企业创新为主,陈克复负责的“十一五”重大项目“国产高速造纸机的研制”通过*验收,将我国造纸机速度由800米/分钟提升到1400米/分钟,实现了我国造纸机装备技术跨越式发展达到*水平。
 
  教育
 
  曾遇良师 也将教育作为终身事业
 
  陈克复坦言,在他的学习生涯中遇到了很多好导师。于是,他也把教育当成自己的终身事业,耕耘不辍。在大学时代,陈克复就曾聆听过中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力学家谷超豪,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的课程。他回忆,华罗庚曾到复旦给他们上过两周的课,时间虽短,华老的治学态度和对学生倾注的心血却让他记忆犹新。“那时华罗庚教授的腿不好,学生们请他坐着讲课,他却不愿意,希望以更好的仪态面对学生。”华罗庚每次讲课,不仅介绍理论,还会给同学们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的应用,“他给我们讲了黄金分割法,讲了运筹学及这些理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
 
  “好老师大的特点就是专注。”他回忆,大学时他有疑问找苏步青老师,老师回答问题总会十分专注,“感觉谈话的时间里没有一秒钟是被浪费的。”苏步青还对学生们提出要求:提问后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沿着老师们的足迹,陈克复给自己的学生提出高要求,强调要三会:会做、会写、会讲。他进一步解释,作为科学工作者,“会做”就是会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科学技术研究没有捷径,*耕耘和积累是一切的基础,否则只是个空架子;“会写”就是做完以后要懂得总结,善于总结;“会讲”就是要懂得表达,要善于表达自己的科技成果,后两者是新时期科学工作者的重要素质。
 
  在他的影响和教导下,他培养了近60名博士都成长为造纸科技领域的科技人才,他的团队已拥有40多项发明,大部分发明已经实现了工程化。2004年,陈克复院士被授予“广东省南粤杰出教师”称号,2010年,他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早已将教育当成终生的事业去追求。
 
  广州情缘:
 
  回穗圆梦 建言广州吸纳两种人才
 
  谈及自己的广州情缘,陈克复坦言,回到广州,来到华南理工大学,“这一步是我科技道路上的特大机遇”。1989年,华南理工大学开始筹建的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批重点实验室,他渴望着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近30年来,从基础研究、科技开发,到建立现代造纸机和清洁技术相关的中试实验室,不断创新,并实现技术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当初他答应隆言泉教授的梦想已在一个个地实现。
 
  正是怀抱着对广州的感情,对于广州建设科技创新枢纽的目标,陈克复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广州要多吸纳和重视两种人才:种人才是在国外发达国家名校攻读硕士博士,获得学位后就职于具有技术的企业,特别是大型跨国企业,掌握了*技术,这批人如能回国,对广东相关行业的发展能发挥关键作用;第二种人才是我国自己培养的,已有雄厚的科技基础,在工作中经常有机会出国进修和考察,有针对性地、深层次地了解国内外相关产业,这两种人才对广州发展非常有益。

上一篇:玖龙、联盛原纸价格突破6000元/吨

下一篇:环保政策趋严 环保限产对市场的影响究竟如何?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