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网

登录

解读2017中国经济形势及发展关键词

2017-04-25 09:04:094360
来源:*网站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站在这个地方,让大家都在感受着深圳脉搏的跳动,地铁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很高的楼房的建设,实际上都给大家感受到深圳这座城市的活力、发展的能量。同时也让我们感觉到我们有这样一个信心,就是深圳的未来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我想大家既然做资产配置,那就需要了解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要了解区域,如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面我想在我多年对宏观经济研究的基础上谈一些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2017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首先,中国经济开始了企稳向好,中国经济过去五年多增速一直在下降,去年是6.7%,而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是10.6%,经济增速持续下降给各个方面带来了很多的压力。这个压力在今年有望缓解,我的基本理由就是中国过去这些年的经济增速换档,实际上是国内、国外原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金融危机导致我们出口增速大幅度下降,2002-2007年出口年均增长29.2%,但2008-2015年出口年均增长8.09%,2015年当年出口负增长2.8%,外向型经济订单水平大幅度下降,开工水平也就会大幅度下降,销售困难、财务困难都不断加重。
 
  另一个方面是国内的情况,中国经历了城镇化长周期的调整,包括房地产长周期的调整,而现在这个调整我认为已经在走出谷底,比如房地产投入,2015年增长1%,2016年增长6.9%,今年1-2月份同比增长8.9%,这些迹象我认为都可以支持我的判断。
 
  城镇化的问题就是资源的配置,包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产业等资源在城市之间的配置是不均衡的,大城市人满为患,大城市这些资源聚集比较多,所以人们都愿意到大城市谋求发展。而中小城市普遍人气不足,和这些资源配置水平比较低也是有直接关系的。大城市拿地,中小城市卖房,大城市人气度高,房地产市场的成长快,但是支持房地产开发建设的空间非常紧张,土地非常紧张,所以它是“拿地”。而中小城市虽然土地很多,但由于人气度不高,房地产市场成长不起来,所以导致卖房难。
 
  房地产企业在过去一些年当中是左右为难,这个时候房地产投入速就开始大幅度下降,但这个问题近两年开始出现转机,而这个转机和城镇化的积极变化紧密相关。
 
  一是有一批热点二线城市加快发展起来,在接替一线城市,在城镇化竞争当中开始唱主角,比如广州东莞、江苏苏州、河南郑州、河北武汉、安徽合肥,有一批这样的城市。去年腾讯研究院用他们掌握的大数据做了一个城市年轻指数,这个指数当中,排在前面的已经不是四个一线城市,而是热点二线城市。房地产拿地难的矛盾由于这些二线城市的加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2016年房地产投入增量的60%左右来自热点二线城市。
 
  第二个城镇化的新动向就是我们一直在大力推进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这样一个主线就是要以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特别是已经人满为患的几个一线城市,要发挥其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周边一批中小城市联合发展,形成若干个城市群。城市群的发展从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强调,要突出两个同城化,一是基础设施,一是公共服务,就是我们要让基础设施配套、要让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在大中小城市之间实现同城化,就像在一个城市一样。因此我们近这几年在着力补短板,这个短板很重要的就是中小城市在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配套上的短板。这样一些活动现在也发挥出一些效果,比如说北京周边的廊坊、保定,从去年来看人气度都有比较快的提高,房地产的销售形势都有升温比较快的表现,这对房地产的发展应该说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发展空间。
 
  随着城镇化这样一些积极的新动向,我认为城镇化长周期的调整已经从谷底逐步走出来,而房地产跟随着城镇化的调整也在从谷底逐步走出来,走出来的一个特征就是销售形势好转,比如2014年城镇商品房销售面积比上年负增长7.6%,但是2015年比上年增长6.5%,2016年比上年增长22.3%,整个房地产的销售形势是全面好转。这个好转我想和城镇化是分不开的,我刚刚讲的热点二线城市人气度提高这么快,包括深圳,大量的人才到深圳来,他肯定有刚性的住房需求要实现。
 
  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新型城镇化所带来的城市人气度的提高,现在城市常住人口每年都要增加2000多万人,这里面光应届大学毕业生每年就超过700万人,应届中职毕业生每年超过500万人,再加上1.8亿左右外出务工农民工,现在有大量的年轻人还是要在城市寻找发展机会,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所带来的刚性需求的增长,这是房地产销售形势好转的一个基础。当然这里面也包含了金融杠杆的推动,我前面讲了,城镇化有一个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矛盾,这个矛盾导致大城市存在着人多地少的矛盾,而人多地少的矛盾在大城市会导致房价上涨的基础性动力,因为供给不足,价格就要上升来拉动供给,当供给由于土地的限制增长不上来的时候,价格会进一步上涨,当价格持续上涨的态势比较明朗的时候,金融杠杆就要参加了,它就认为买房这个活动是只赚不赔的。所以我们说2016年局部的过热恰恰就是在这些矛盾的支持下所导致的局部活动升温,这对房地产的平稳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但是我们看到中国政府通过多年来对房地产调控的实践,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去年“十一”20几个城市都出台了限购限贷政策,我想这个针对性很强,就是针对炒房,炒房如果没有一定的数量赚不到太多钱,这一限购,把数量卡住了,像北京,户籍居民只能买两套房。另外,现在卡着银行资金参与炒房的渠道,炒房光靠自己的钱也炒不动,所以限购和限贷这两个政策我认为对炒房活动效果是明显的。今年2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价格指数,中间15个被重点关注的城市,有11个城市房价环比下降,3个城市房价环比持平,这就表明我们的调控效果是见效的,包括深圳,深圳房价和去年相比上涨态势明显走稳。这样一个调控已经见到成效,我们要进一步建立*机制,当然这需要时间。
 
  我们也不要担心这个调控会把房地产市场搞垮,因为我前面讲了,对居住性需求从政策上支持的,而城镇化边界带来的刚性需求增长我认为是具有可持续性的。在这个基础上,今年房地产销售水平比去年会有明显下降,1-3月份还没反映出来,但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必须出来,就是炒房活动会退潮,依靠居住性需求推动,今年房地产的销售如果从商品房销售面积来看,我认为是个位数增长,但这足以支持房地产投入保持可持续的平稳增长。去年房地产投入是增长6.9%,投入总额是10.9万亿,但去年由于房地产的销售形势,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到年底余额14.5万亿,房地产企业现在不缺钱,但他缺少可售房源,比如在深圳,比如在四个一线城市,在热点二线城市,包括一线城市周边的三、四线城市,房子卖的好的地方,开发商都缺少可售房源,在这些区域从去年开始拿地活动就明显升温,而这个活动我认为在今年会继续保持,一是销售形势还保持7-8%之间的增长,二是房地产建设周期两年左右,去年启动的项目今年不可能停下来,所以今年整个房地产的发展尽管还有很多干扰因素,但总体来看我认为已经从长周期调整的谷底走出来了,如果我们调控政策得当,有望实现大体平稳可持续的发展,房地产投入今年保持在去年的水平附近,这个概率是比较大的。
 
  根据我这个分析,如果新型城镇化现在在不断地找到新的着力点,它带动的基础设施投资是比较活跃的,另外,房地产的发展也会支持房地产投资保持大体平稳增长,这两块投资的平稳就会支持整个大宗商品的销售形势持续好转,PPI从去年9月份开始结束54个月的下降,开始出现同比增的上涨,今年1-2月份同比上涨已经达到7.3%,煤炭、钢铁价格都有明显上升,这带来了工业企业效益情况的持续好转,包括今年2月份我们看到国有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幅在明显提高。而制造业投资主要是根据投资的回报来决定是否投资,当整个工业的效益好转的时候,制造业投资的回升就是必然的结果,去年1-8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8%,但今年1-2月份同比增长4.3%,这样一个恢复趋势,我认为今年具有可保持性的。投资的增长,我认为今年的水平比去年略高,去年全年是8.1%,今年有望达到10%左右。
 
  消费我认为在今年应该也是走稳的,因为政府现在一直在坚持社会政策托底,一直在抓就业和扶贫,过去几年我们消费的增长一直是比较平稳的,没有出现增速换档,这个态势我认为在今年也会保持。也就是说中国今年的国内需求会保持平稳增长,而且比去年水平有所提高的态势。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看出口的形势,今年1-3月份还是比较好的,1、2月份出口按美元计算是同比增长4.2%,3月份同比增长8.2%,这个情况还是不错的。当然,我们看到出口的外汇环境还有非常严峻的一面,包括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包括欧洲,英国脱欧,包括右翼势力的抬头,欧盟一体化进程遇到很大的挑战和阻力,我们对经济的黑天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还不能低估。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一是出口基数比较低,连续两年负增长,二是转型升级的效果,稳出口政策落实的效果在不断显现,在这个基础上,我认为今年出口低位走稳的概率是比较大的。综合国内国外市场需求的分析,我的结论是中国经济在今年会实现平稳增长,从过去的增速下降转到平稳增长,全年增长水平我认为不会低于2016年。
 
  这给我们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机遇,今年两会强调稳中求进,稳中求进一是稳增长,二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新常态,一是包含着市场需求水平的变化,需求水平的边疆,二是包含着需求对供给要求水平的深刻改变,过去是供不应求,所以市场需求对企业生产的要求就是看你做得快不快、多不多,但现在市场需求对供给、对生产的要求是做得好不好,过去我们叫粗放的低水平数量扩张,现在我们必须要转向集约的质量效益型绿色清洁发展,这个转型对于企业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就是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改革,通过市场化、法制化手段,来实现三去一降一补的落实,现在中国经济已经站在新的起点,正在进入发展比较平稳,发展含金量持续提高的新的历史阶段。
 
  [1]  [2]  下一页

上一篇:人民的名义,开启中国物联网智能包装的梦幻时代

下一篇:中国制造突围需要“傻子”精神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