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市民成功复原传统印刷技艺
- 2015-12-31 14:12:007200
如今,聊城市民陈贺经过潜心研究,终于成功复原泥活字印刷这一传统技艺,力证活字印刷是中国先发明的。近日,陈贺用泥活字印刷的《三字经》被*、聊城海源阁图书馆收藏并颁发了证书。
力证中国发明活字印刷
家住聊城市区的陈贺虽然只有三十多岁,但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特别浓厚的兴趣,喜欢阅读国学古典书籍。另外一大爱好是雕刻。
“上小学的时候,我就经常在橡皮上刻印章,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字体如仿宋、小篆都尝试着刻。”陈贺说,目前,他的雕刻技艺在朋友圈内已小有名气,不少人托熟人让他刻印章。有了这门技艺也为他制作泥活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陈贺介绍,明清时期,聊城的印书业盛极一时,享有“江南桃花坞、直隶杨柳青、东潍西聊在山东”“东昌作坊、书笔两行”之美誉。当时的印书是采用的木板雕刻印刷术。
“当时,聊城的印刷业在全国很出名,但后来这种传统技艺逐渐消失了。”陈贺说,几年前,他曾尝试用木活字雕刻印刷,后来在此基础上又开始钻研泥活字印刷。
“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包括木活字、铜活字、铅活字,其中用泥活字印刷的印本流传下来的极少,也为珍贵。”陈贺说,近两年,中韩两国民间引发了“活字印刷发明权之争”。韩国认为毕昇发明的泥活字易碎、不实用,所以韩国的金属活字印刷才是世界上早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
活字印刷术只在《梦溪笔谈》中有段关于“活字鼻祖”毕昇发明活字印刷的文字记载,因活字字模等没有考古发现,以至于有人对沈括的记载和毕昇的发明表示怀疑,认为“泥不合印刷”。
“泥活字印刷这项技艺很早就失传了。失传的主要原因在于泥活字印刷的工艺难度大。之后有人尝试,但少有成功。”陈贺说,据他查阅资料了解到,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曾尝试性地用泥活字印刷了《诗词六十七首》(蓝印本),国内能成功复原泥活字印刷流程的人也。
陈贺说,活字印刷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泥活字这种技艺以及印本、模具都只在文字记载中,很少人能看到实物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如果能复原泥活字印刷,也能证明毕昇才是活字印刷的真正鼻祖和。”陈贺说。
历时两年印成泥活字《三字经》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毕昇以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一印,火烧令坚。捡字排版,熔药固定。
为了解开泥活字印刷这个“千年之谜”,陈贺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通过对古籍的钻研和无数次的实验逐渐掌握了泥活字印刷的完整技艺。
陈贺说,泥活字印刷流程主要包括澄泥、刻字、烧陶、药煮、摆字、固版、印刷等。澄泥:选用黄河下游红色胶泥,质地要细腻;刻字:掌握好泥的干湿度,湿则粘刀,干则太脆;烧陶:使泥陶化,增强硬度,烧陶要把控好温度,否则字体会炸裂或变形;药煮:陶字吸墨,要用药汤煮来降低吸水性;摆字:汉字量大,要能快找到需要的字很难;固版:把活字用粘药固定成印刷版。
“以前,我刻一个字至少花费半小时,现在熟练了,也得花费10多分钟。”陈贺说,在正方泥块上刻字,技术要求比篆刻更高。重要的是要掌握好泥的干湿度,只有干湿恰到好处,刻的泥字才能出现很好的雕刻效果。
经过两年多不懈努力,陈贺成功烧制了1000多个活泥字。这些不足一平方厘米的小泥块,排布在一起,让一个个充满古典意韵的汉字在那一刷一印间跃然纸上,使得泥活字印刷术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陈贺说,《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启蒙教材。度高,浅显易懂,内容丰富、短小精悍,为国学经典。历来版本众多,但泥活字本乃是,所以他首先印刷了泥活字版《三字经》。
泥活字版《三字经》,整版框,内排活字。半页六行,行六字。黑口,双鱼尾。书高23厘米,宽14.8厘米。板框高14.5厘米,宽10.5厘米。共18页。纸用毛边纸,墨用一得阁。印刷数量是30本,每本书都有编号。
看到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陈贺心里感到非常高兴。不久前,他将自己印制的泥活字《三字经》拍成图片,发给了*,没想到对方很快回信,提出要珍藏一册《三字经》的请求。陈贺随即将首册印本捐给了*。
印本被国家图书馆、海源阁图书馆收藏
“陈贺先生:承惠赠《三字经》1种1册。所赠书籍,悉数收讫。深荷厚意,特发此证,以资谢旌。”12月30日,陈贺向记者展示了*颁发的捐赠证书。
陈贺表示,聊城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而海源阁则是古代的藏书楼,为了给本地文化多作点贡献,近他将一册泥活字《三字经》捐赠给了海源阁图书馆。
活字印刷术大的贡献就是使书籍得以广泛传播。活字印刷术对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活字印刷术产生后,大量的文字典籍可以更方便、更准确地保存下来。更重要的是,活字印刷术可为文字提供诸多复本,而这些复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世界每个角落。由此,世界各地的人可以通过文字联系在一起,化的传播依赖印刷术逐步得以实现。
陈贺说,在现代社会,传统印刷技艺的实用价值已不大,取而代之的是工艺价值。不过,他仍希望能将这项聊城历*曾经辉煌过的技艺恢复、挖掘出来,传承下去。
“以后,我将继续丰富泥活字量,再用泥活字印制《百家姓》《千字文》等书籍”。陈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