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图书与数字出版的那些事儿
- 2015-02-10 14:02:201904
数字出版,未来趋势
内容版权或许会成为未来的赢利点
当当网发布的《2014当当中国图书消费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人民在当当图书消费量高达3.3亿册,同比增长约27%。其中,移动端购书比例显著上升,从年初的10%攀升至12月的30%。同样大跃进的是电子书,2014年当当电子书下载册数(含云书架)接近6000万册,占图书销量的20%,高于上年的10%,月活跃用户增长400%。
智能手机普及化程度提高、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阅读行为迅速向手机端靠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孙利军分析认为,欧美国家的数字出版业态主要指电子书,而我国数字出版的范围非常广,电子书只占其中很小的一个比重。2013年以后,欧美市场电子书出现理性回归,销售收入的增长率大大下降,低于10%。而我国一些读者的“革命意识”非常强,对电子书这一新事物有明显偏好,从而远离传统纸质书。
据了解,当当数字出版的发展路径将从“纸书 电子书”的售卖模式向互联网免费模式过渡,从自营为主到走向开放平台,从图书销售向内容版权进军。当当计划在3年内占领正版出版物电子书市场60%的份额,日活跃目标达到1500万,用户日使用时长超过1小时。此前,京东已宣布正式涉足自出版领域,依托大数据,针对消费群体定制出版。
出版发行机构对数字出版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也在增强。孙利军认为,目前我国仍然以传统出版业态为主,数字出版业态为辅,未来二者的主辅地位将会对调。在数字出版时代,版权问题为关键。过去许多图书的电子版版权握在作者手中,而出版社掌握的一些数字版权也不愿意授权出来。
另一方面,数字出版物的渠道商与内容提供商的利润分成矛盾也很突出。孙利军介绍说,日本的电信运营商与内容提供商一般是二八分成,出版社和作者的积极性都很高,而我国则是电信运营商拿大头,导致的内容供应难以持续。
当当网有关负责人认为,未来内容版权会成为当当的赢利点。当当的数字阅读业务将形成以版权为核心的生态链闭环:以内容创作和版权包装为源头,以创新的展现与运营实现用户的消费、互动与成长,后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社交互动来指引更的内容创作。
“一老一小”,是亮点
少儿图书市场与老年图书市场,成为互联网冲击下图书市场的新亮点
数字验证印象。当当网的数据显示,在当当的100多个图书类别中,2014年销量大的前三类书分别是童书、中小学教辅和小说。其中童书增幅很明显,达到40%。
“不谋而合!”孙利军认为,少儿图书市场之所以越做越大,一方面因为家长更加重视儿童教育,不想让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另一方面,对传统出版人而言,少儿图书不仅能够带来短期利益,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要想与电脑、手机等新媒体抗争,关键在于争夺未来的读者,从小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北师大出版社大众与少儿读物分社副社长胡苗告诉记者,“我们发现,中国家长对绘本的需求特别旺盛。原创绘本也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认可。”北师大出版社去年携手原创绘本名家,开展了原创绘本的巡回讲座。从大城市到小县城,讲座做了上百场,还有家长追着讲座跑。现场签售率达到了40%,按册数来算几乎人手一本。而在几年前,这一数字只有10%—20%。“原创绘本的春天,来了!”
在孙利军看来,少儿图书市场与老年图书市场,成为互联网冲击下图书市场的新亮点。
孙利军说,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图书市场正在启动之中。现在城市里绝大多数老人衣食无缺,精神养老受到重视。从阅读习惯来看,老年人更喜欢读书看报,而不是读电子书。在阅读偏好上,传记类、泛文化类、养生保健类及日常生活类图书,受到关注。据悉,2014年增长表现好的图书类别,正是传记类和少儿类。
据了解,由于老年人的阅读偏好一般是在既有阅读习惯上有所拓展。老年图书的划分,并不如少儿图书那样清晰。老年人对于图书的需求有几个特点:字号要大、图文并茂、定价不要太高、指导性实用性要强一些。
更多出版社重视起老年图书市场。2014年,国家*、全国老龄办举办了首届向全国老年人*出版物的活动,得到众多出版社的积极响应,报名的图书多达1300多种,终从中挑选了90种纸质出版物及10种电子出版物。相关人士表示,出版社热情如此之高,也从侧面反映了老年图书市场在渠道上依然处于劣势。如何让的出版物顺利到达老年人手中,这是一个问题。“老年图书市场应该有很大潜力可挖,但是具体怎么做,我们也还在摸索之中。”
孙利军认为,要解除读者“无书可读”和出版社“无人读书”的困境,需要补齐我国出版产业链中缺失的几个环节,如出版市场调查、出版经纪人、读书俱乐部以及出版评论,打通读者与出版社之间的沟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