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到落后 双向拉伸薄膜创新搏击逆境
- 2015-01-23 14:01:061646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生产能力强大,装备的行业,其中大部分企业目前却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2013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到欧洲经济复苏缓慢、需求减少以及油价波动剧烈等外部因素,以及国内的产能严重过剩、内需增速放缓等内因的影响,双向拉伸薄膜行业的低迷态势一直持续至今。一些业内人士预测,这一局面在2015年还将进一步延续。
如何在逆境中寻求出路,是每一位业内企业家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难题。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行业总体形势并不乐观,但还是有一些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闯出了一片天地,虽然各家企业所采取的措施有所不同,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围绕市场热点,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发展模式,成为企业在市场搏击中制胜的法宝。
产能过剩让*变“落后”
“2014年可以说是中国双向拉伸薄膜行业20多年来形势严峻的一年。受国内外多重消极因素的影响,BOPP薄膜行业遇到了发展瓶颈。许多BOPP企业迷失了方向,个别中小企业难以为继,不得不破产或者*停产。”广东德冠薄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维满的一番话概括出了目前双向拉伸薄膜行业的窘迫。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全国共有100多家BOPP薄膜生产企业,其中至少有20家企业处于*停产或全线停产。有些企业干脆宣布破产,开始转售设备;更有甚者,刚刚安装好的生产线,迫于市场的压力未开机就停产;还有企业交了订金,却不得不终止了设备购置。去年一年这样事例比比皆是,目前大多数能维持生产的企业,也是惨淡经营,勉强度日。造成这种局面尽管有许多的外部因素,但真正将行业置于如此境地的推手并不是外因,恰恰是行业内部的盲目无序扩张所导致的产能过剩。
2008年以来,我国BOPP薄膜行业进入迅猛发展期,截至2014年产能已经由2008年的200万吨猛增到500万吨,年均增长率超过15%。产能的增长远远超过了消费量的增加。罗维满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也充分说明产能过剩的情况。2013年底,全国BOPP薄膜产能约为460万吨,而到2014年底,全国产能突破500万吨,预计2015年新产能仍将持续释放,届时或达到550万吨。而2014年国内BOPP薄膜的需求量只有约300万吨,即使2015年需求增长10%,也只有330万吨,产能过剩率到达67%。产能过剩使市场供求严重失衡,直接导致了行业开工下降,企业效益大幅下滑。为了生存,一些企业不得已采取低价竞争策略,这不仅没有挽救企业,反而使得市场价格越走越低,企业利润不断缩水,自己把自己逼到了不得不停产的绝境。
福建福融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丁伟对记者表示:“2013年下半年以来,双向拉伸膜行业遭遇了的困境。由于欧洲经济复苏缓慢,石油价格波动剧烈,我国BOPP薄膜出口受到严重影响,使得国内产能过剩矛盾愈发突出;而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也造成了BOPP薄膜的消费量大大消减,与产能增长的差距越拉越大。一位经销商反映,一个门店现在的进出货量还不到之前的一半。BOPP薄膜企业加工利润到了30年来从未有过的新低。”
“BOPP薄膜企业现在是内外交困。特别是2014年,BOPP薄膜行业还出现了旺季不旺的现象,即使在传统旺季金九银十,产品价格也是不涨反跌。BOPP薄膜行业处于中间环节,在供应链中扮演着被动与尴尬的角色。上游原料供应商是石化企业,十分强势,在原料价格上我们没有话语权的,去年以来油价的大幅波动,给我们的生产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而下游的消费者处于市场经济当中,企业为了维持生存不得不降价销售,而这只能解决企业一时的生存问题,却难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BOPP薄膜企业的利润已经被压缩到底线,行业中60%的企业没有利润可赚。”罗维满无奈地表示。
还有一个更为严竣的问题,尽管目前我国引进的设备和工艺技术都是属于*水平,但严重的过剩产能让一些*的生产线成为了被淘汰的“落后产能”。前两年还代表了业内*水平的8米生产线,随着近期10米线陆续投产,一下子就变成“落后产能”,由于销售困难,一些新引进的8米线安装完没有开车就已经被“淘汰”了,不少企业背上了沉重的投资债务负担。这让人非常无奈。
技术创新:跟着市场走
“在分析产能过剩问题时,我们看到双向拉伸薄膜不同于其他产品。它不是因为装备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低水平供给能力过大而形成的结构性过剩,不应该属于落后产能造成的过剩;而盲目追求*装备和误判市场需求导致一部分*产能闲置,形成了阶段性过剩。”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理事长钱桂敬对于双向拉伸薄膜行业的过剩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样的产能过剩是由于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盲目跟风与模仿、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严重造成的,因此化解产能过剩的根本途径在于科技创新。”
几家企业的老总对这一观点也都表示了认可与赞同。佛山佛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双向拉伸薄膜的,是国内早从事BOPP、BOPET、BOPA薄膜生产的企业之一,多年以来公司在行业中一直保持着者的地位。该公司总工程师吴耀根对记者表示,佛塑集团的双向拉伸薄膜业务之所以能够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志存高远、不断创新。他说:“双向拉伸薄膜是一种新型材料,虽然其中的普通膜供给已经严重过剩,但膜、特种膜还是供不应求,年进口量维持着较高的增速。因此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细分市场,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开发特种膜、功能膜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特殊需求将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行业化解产能过剩的佳途径。”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佛塑科技就将产品的发展定位在了化和差异化的产品上,将研发的重点集中在了国家重点支持的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产业急需的薄膜产品的开发上。公司不断地调整产品战略,对传统产品进行转型升级,对现有设备实施升级改造,在保持原有的锂电池隔膜、偏光膜和PET膜等优势产品地位的同时,又陆续开发了智能节能贴膜、太阳能电池背板膜等市场短缺的产品,在品种上迈上了新台阶。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以新型电子材料、新能源汽车材料、太阳能光伏材料、节能环保材料和改性光学材料等膜材料为核心的业务组群,彻底摆脱了低端市场竞争。
与佛塑科技不同,福建福融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双向拉伸薄膜行业的后来者,他们的创新并没有集中在大量开发高精尖的新产品上,而是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通过对产品某一性能的改进,开发出可以满足特殊客户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并取得实用新型14项。公司常务副总裁丁伟把这样的创新模式称为“小步快跑微创新”。
罗维满也表示,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赢得发展空间,尽管这条路走起来十分艰难,公司每年都需要巨大的投入,但德冠十几年来一直坚定不移地走在这条路上。目前德冠已经拥有国家发明9项、实用新型9项,还获得了2项PCT。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让德冠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中得以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公司上世纪80年代引进的4米生产线目前还在24小时的运转,这主要得益于我们所拥有的技术。”谈到这一点罗维满的话语中透出自豪。
管理创新:跟着效益走
技术创新是企业得以发展的根本出路,但在市场经济中,如何提益、降低成本,同样也考验着企业的管理创新水平。罗维满认为,管理创新首先是管理理念的转变。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根据新的形势创造出更加有效的运行模式,依据新的市场、新的产品、新的技术对企业的要求,重新排列企业的内部要素,使其更加符合发展中的市场环境要求。他还指出,目前许多BOPP薄膜企业属于粗放型企业,多数是在以高能耗、高成本、高产能的基础型产品来换取市场,造成了BOPP薄膜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利润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企业转型升级尤为重要。优化产品、创新管理,无疑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方法。
罗维满认为,创新管理要从产品研发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各环节着手,加强管理细节,完善漏洞;优化管理思路、管理手段、管理流程;放弃陈旧的管理程序和操作方式,对市场和客户的要求要有快速反应能力。同时企业的管理者要摒弃片面强调扩大生产规模、片面追求高自动化和高生产效率、不考虑生产需求均衡的思路,摒弃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树立精益意识,企业才能科学有效地整合资源,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
在逆境成长起来的福融科技集团在管理创新上也有自己的心得。丁伟表示,目前的市场环境不好,产品价格低迷,但福融科技仍然可以保持盈利,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公司实施的精细化管理帮助企业实现了增产节能增效。BOPP薄膜生产线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生产成本主要集中在能耗上,加工费中能耗占40%左右。因此大限度地降低能耗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因此他们就制定了一整套的生产管理方案,鼓励督促现场生产人员节能降耗,比如尽量错峰用电,高峰电价时停机维修、低峰时生产;将高耗能的再造粒时间放在低峰时间段;停机维修时关闭所有不必要的气源、风机、油泵和水泵……一系列精细化管理措施的推行使企业的单位成本逐年降低。“我们在生产上降低一分钱成本,就等于为我们的销售团队在市场上赢得一分主动。”丁伟这样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
服务创新:跟着客户走
“好的产品是否意味着就能赢得好的市场?这是我们经常在思考的。无论什么样的产品,只有客户满意了产品才有生命力,才能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罗维满对记者这样表示。作为制造企业,不单纯是制造产品,更重要的是为客户提供满意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多年来德冠一直十分重视深化服务内涵,以增加客户价值的新型营销模式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商业营销模式。同时以*的营销理念,不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产品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罗维满认为,新型营销模式主要体现在:一是密切注视每个客户的发展方向和产品转型,加大研发投入,配合客户攻克技术难点;二是主动为客户解决发展过程中的技术、管理等售后问题,帮助客户发展,加大与客户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与客户同进步共成长,成为客户的、*信赖的合作伙伴;三是以个性化设计制造替代单纯规模化生产,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的产品和服务。
福融科技集团的微创新就是根据市场上某一群体在某一方面特殊需求,来进行产品设计和创新。丁伟向记者介绍:“比如汕头地区有一部分客户需要高亮度的膜,我们就通过配方调整将光泽度提高到了99.95%。还有的客户需要带有热封性能的消光膜,有的需要半消光膜,我们都会通过一些小的技术创新满足客户的需求。目前我们根据客户需求开发的新产品就有12种。”就是这些微创新的小东西吸引了一大批的客户聚拢在福融科技集团周围,目前他们在全国已经有9000多家用户,产品供不应求。而目前大多数的同行还挣扎在生死存亡的生命线上。
钱桂敬也表示,目前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成本优势、劳动力优势、资源和环境优势正在削弱。双向拉伸薄膜行业作为典型的制造业,只有实现了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的转型,才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只有消失的企业,没有消失的行业。尽管当前的市场环境有许多的不利因素,企业的生存条件十分恶劣,但只要我们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总能在市场中找到生存的空间。”丁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