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意欲撤离订单转移 印包企业压力剧增
- 2015-01-23 14:01:201825
生产制造型外资加速撤离
《中国企业报》发现,越来越多的生产制造型外资企业正在撤离中国。
据德国工程技术协会估算,在中国有大约1600家的德国公司,而现在其中的1/5打算退出中国市场。
“在中国的人力成本是没法计算的。”Steiff公司CEOMartinFrenchen表示。他曾打算花费6个月的时间来培训员工关于泰迪熊复杂的缝纫程序来迎合公司的质量标准。但他担心,“等到培训成功的时候,他们也许已经跳槽到隔壁付酬更多的汽车工厂了”。
事实上,2011年以来,由于国内劳动力等生产资料成本不断提高,纺织服装等生产制造型外资企业逐渐撤离中国,转移投资东南亚等劳动力低成本的国家。
外资企业集体跑路原因何在?
外资企业忍痛放弃在中国深耕多年的产业链,忍着解散员工需要支付巨额赔偿的痛苦,断然撤离中国,显然是事出有因。“包装地带”微篇认为,主要原因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1、人工成本高涨,中国失去吸引外资的大优势
2001年产业工人工资五六百元,不仅低于东南亚国家,而且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工人工资的1/20-1/30。现在工资普遍达到三、四千元,五险一金”更是占到工资总额的40%-50%,企业负担沉重。比如外企要养一名月薪10000的员工,实际上企业每个月需要为这名员工支付14628元。中国大陆不仅工资远高于东南亚,而且社保缴费是东南亚国家的4.6倍。
2、老一代工人基础教育扎实,颇具忍耐与服从精神,新一代则迥然不同
上世纪90年代,外资企业之所以抛弃东南亚而选择到中国投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代农民工特别能吃苦耐劳,而且具备老板们非常看重的忍耐与服从精神。加上1980-1990年中国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为社会培养出了一大批基础教育非常扎实的产业工人。而新一代的工人则迥然不同,不服从安排、不肯吃苦、好逸恶劳、容易冲动等特质已成为他们的新标签。近年来,年轻工人因为被主管批评几句便举刀相向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
3、罢工等经营风险越来越大
由于新一代产业工人注重维护自身权益,且多以自我为中心、好冲动,导致企业经营风险日益加大。
2012年12月在广东汕头陈店一家制衣厂打工的26岁湖南青年刘某,因为被工厂老板押着3000元薪水要不回来,点燃了打工的厂房,导致14名无辜者死亡。
2014年9月10日,东莞台资苹果代工厂万士达中秋不发月饼和奖金,导致数千工人举行罢工并堵塞公路的事件。
2014年10月,印尼金东纸业800选纸工人因为未上调工资发生罢工事件,员工堵住厂门导致生产停工。直到资方被迫答应工人条件后,罢工事件才得以平息。
外资撤离对中国包装印刷等制造行业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一旦外资撤离,为这些企业提供包装印刷、电子电器、五金模具、化工产品等产品的制造企业将面临订单锐减和产能严重过剩的困境。
外资撤走对中国制造业影响之大,可能超乎多数国人的想象。还记得2002年参加日本索尼公司在深圳罗湖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的索尼绿色环保标准SS-00259推介大会,到场的供应商多达五百家,均是直接或间接为索尼产品供货的企业。品牌外资企业的影响范围之广,由此可见了一斑。
严酷的事实也正在告诉我们,外资撤离的影响大到不可想象。2013年9月,高峰期多达7000人的包装印刷企业东莞快联达因为客户订单转移到东南亚,导致老板直接放弃工厂。2014年,中国大的手袋厂之一理文手袋声称,由于公司订单被转移到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2014年公司利润剧减55%。微软宣布诺基亚春节前将关闭中国工厂,其供应商苏州闳晖科技也应声倒闭。
经过二十年发展,当2008年中国取消外资优惠政策的时候,国内的内需市场已经繁荣起来,多多少少还有一些底气。但是经过房地产大跃进、政府印钞、铁公基投资和贫富分化等的扫荡,中国的内需市场已是疲态尽显。如果此时外资企业撤走,外需市场将大大受损,这对中国制造业来说,是无法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