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包装行业关键词盘点
- 2015-01-13 10:01:381990
数字包装印刷
当很多瓦楞纸箱厂沉醉于斥巨资引进*设备和技术以提高瓦楞纸箱的印刷效果,并为其所取得的可媲美胶印的柔印纸箱印刷效果志得意满的时候,扑面而来的物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将他们的成果化为泡影。
在物联网和移动互联时代,包装印刷将分化成为数字简印和数字精印两类。数字简印是通过附加在产品包装线上的喷墨设备对外包装纸箱进行差异化的喷墨印刷。数字精印则是替代传统的高网线柔印及胶印的数字印刷工艺。其特点是印刷出来的产品不仅具有媲美胶印的色彩还原性,还可进行差异化印刷。
老板跑路失联
近两年来,由于中国包装行业利润日趋微薄,人工成本高涨,加上制造业转移和内需疲弱导致订单锐减,部分包装企业无法支撑下去。去年,纸包装行业频频上演“老板去哪儿了”,较大规模的就有永顺彩印、五牛集团、荣海包装、永春宏泰、永春联盛、富士达包装、大韶百川等。
江苏宿迁富士达包装有限公司在自有资金不足情况下盲目扩张,结果借民间高利贷无力偿还,老板跑路。浙江杭州荣海包装制品有限公司由于投资房地产造成资金链断裂,老板失联,企业已被当地政府接管。永春宏泰和永春联盛则是无力偿还银行贷款,在银行停贷的情况下老板跑路。
港资包企撤退
近几年来,港资企业云集的珠三角和长三角,不断传出停产关门的消息。香港旺达纸品集团旗下的通达纸品,深圳旺达彩印,江苏旺达纸品,江苏旺达纸业及东莞市弘安纸品在两年内悉数关闭。香港长盛集团接连关闭旗下位于东莞的恒泰、群胜、信胜三家大型瓦楞包装厂。香港洛琪及子公司镇泰包装也悄然关停。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香港上市公司合丰集团在公司一直盈利的情况下,将公司大本营——位于凤岗的工厂出售。不久,另一家大型港资包装企业华通集团悄悄地关停了位于深圳宝安石岩的华通纸品厂。
关停的上述十几家工厂均是规模较大、设备*、享有很高度的港资企业。这一切,一方面是基于中国世界工厂大退潮的大背景下收缩投资的考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包装企业经营越来越困难的不争事实。
并购重组洗牌
2014年,以劲嘉、合兴、美盈森、裕同、胜达为代表的包装企业凭借独特的经营模式、富有成效的营销战略,加上原纸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的有利条件,取得了良好业绩。面对行业洗牌期的有利时机,这些企业进一步加快了并购的步伐。
深圳劲嘉先后收购了江苏顺泰包装、贵州瑞源包装,上海绿新包装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受让云南省玉溪印刷有限责任公司60%的股权等。
此外,合兴方面透露,目前合兴公司已有23个生产基地,未来主要会以并购的方式实现空白经济区域的全覆盖,大约需要达到30—35个点才可实现全国覆盖。裕同计划通过新设与并购,将公司产能再提高60%。
快递包装井喷
据统计,中国去年网购包裹达到90亿件,今年预计可达到110亿件。高达百亿的快递包装横空诞生了25亿个纸箱、上百万吨的透明胶带、气泡袋等塑料包材的市场需求。在外贸出口包装和品包装萎缩的情况下,快递包装撑起了中国包装工业的一片天。
快递大量使用透明胶带,使得中国透明胶带的市场需求呈现井喷现象。据统计,去年一年,快递使用的透明胶带可绕地球120圈。此外,快递包装大量使用的气泡袋、泡沫塑料、EPE等缓冲包装材料也大幅增加。
快递包装不仅给包装的产品结构带来重大变化,而且对中国包装的市场格局也造成全局性的影响。前些年,由于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中国的包装工业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东部沿海地区。随着外贸产业的萎缩,内地日用快消品市场蓬勃发展,中国包装工业的重心将趋于分散并呈现向内地转移的趋势。
快递包装纸箱因为生产工艺简单,利润不高而一直不受大型纸箱厂家的重视。近年来,玖龙、合兴等越来越重视快递纸箱这个欣欣向荣的市场,同时也诞生了广东天元等从事电商快递解决方案服务的包装印刷企业。
包装印刷工业4.0
中国包装工业早在8年前就开始了“工业4.0”的探索。在2006年,浙江东经包装集团就开始了早期版本的“工业4.0”尝试。经过数年的智能化工厂建设,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未来包装印刷制造企业的生产前景应该是这样的:工厂车间配备几台或十几台智能化设备,制程中的半成品通过信息系统自动控制的地板链和输送车进行流通。“智能制造”的流程中,每一个包装制品都有一个芯片或者二维码。这个具有“大脑”功能的芯片或二维码可以指令包装印刷设备印刷什么样颜色、模切成何种形状及进行哪些后道加工等。工厂的员工则可借助智能手机或*控制系统进行查询或全程操控。
不仅于此,未来包装印刷“智能工厂”将不会再制造统一的、毫无差别的产品,而是在一系列的包装印刷设备上,生产亿万种定制化的产品。这些产品凭借芯片或二维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配送到客户的智能生产线上。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包装业进入“工业4.0”时代的步伐正在加快。中国的包装印刷制品企业必须正视这一发展趋势,积极加入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进程中来。对众多包装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生死存亡的挑战,也是一次千载难逢的转型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