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网

登录

印刷不止是印刷 老去的印刷文化

2014-12-04 08:12:351839
来源:互联网
       导读:印刷文化,正在老去。
  
  印刷文化早有苗头,人才是关键
  
  早在2007年,印刷包装业就已经跨入了文化创意产业。雅昌印刷公司以前是印刷公司,通过对文化艺术资源的挖掘,"越界"成"文化公司印刷公司",它将以"文物及文化保护"成为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企业。雅昌设计的书中,很多地方体现了自己的思想。该公司印好关于文物方面的书籍,设计出独特的封面及装祯效果,买回来了一堆瓷器标本,供员工了解和学习,让员工拥有文物鉴赏意识。
  
  印刷与创意产业结合,印前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契合点。但创意产业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将网络、文化艺术、印刷三者结合在一起,这方面人才凤毛麟角。实际上,国外早就开始了创意产业的实践,纽约、东京、新加坡、伦敦,包括中国香港都是创意产业的令人神往之地。然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非想象中的容易,如其他中小型印刷包装企业一样,缺资金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而制约企业发展的另一瓶颈却不得不让业内再次感叹:人才问题。文化创意人才的缺乏导致了我国印刷文化创意产业之路还处于起步阶段。
  
  据统计,我国需要大约30万文化创意类人才,但目前从业人员仅有3万余人。文化产业人才的匮乏和发展的前景正在呼唤人才,可喜的是目前国内诸多院校及印刷企业开始纷纷关注并解决这一问题,可见,未来印刷专业人才匮乏的局面也有望得到解决。
  
  国外对印刷文化的关注不弱国内
  
  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十分重视印刷文化。作为印刷史学者,笔者特别注意到了曼苏托Mansueto图书馆一层走廊墙上镶嵌的金属镂空雕刻,这里竟然就是一个别致的印刷企业标识展览。
  
  展墙上这些放大了的商标,包括了早到15世纪中叶德国资助古登堡印制《四十二行圣经》的富斯特印刷厂的商标,也包括当代的印刷企业当纳利的商标。1864年,当纳利R.R.Donnelley先生在美国芝加哥开创了印刷事业。之后当纳利集团一直走在世界印刷界的前列,从芝加哥到中国,带入了*的标准化管理理念。巧的是,中国印刷博物馆2006年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举办了“中华印刷之光”展览,美国当纳利公司便是赞助企业之一,印刷文化无疑是这份跨越北京和芝加哥的缘分的联结点。
  
  来自美国、中国、欧洲、加拿大图书馆的学者曾进行了两轮主题各有侧重却又紧密相连的圆桌讨论会,一起在力求推进对中文写本和印刷文献进行学术研究的同时,探求保护这些文献的性战略。
  
  印刷文本和它以前的手写文本都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发展历史中创造的文明成果的载体,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历史见证。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善本如同遗洒在海底的明珠,历经沧桑、辗转沉浮。除了调查、整理与保护外,我们还需要通过数字化等手段保存,并通过学者的研究来传承文化,为社会共享,它们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莫让印刷文化成为绝响
  
  福建连城北部的古镇四堡,一个偏僻的山区小镇,但其雕版印刷文化遗址是全国四大古雕版印刷基地的幸存者,现有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书坊34座,还有众多的古雕版、古书籍、古印刷工具等珍贵文化遗产。
  
  据载,明清时期,四堡与北京、武汉、江西许湾并称为中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当年,在这弹丸之地,“印坊栉比,刻凿横飞,从事印书业的男女老少不下一千二百人,约占总人口数的60%”,分布在雾阁和马屋二村世代相传的大书坊至少有100家,而充作书坊的房屋更是星罗棋布不下300间,各书坊“广镌古今遗编,布诸海内,锱铢所积,饶若素封”,真是家家无闲人、户户有书香。
  
  四堡印刷出来的书籍,更有“垄江南、行销全国”之说,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至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成为中华文化南传的一座重要桥梁。
  
  然而,随着出版技术的革新,四堡雕版印刷业无可奈何走向衰落。1942年,四堡后一间书坊关门歇业。
  
  雕版文化的传承遭遇挑战。让古镇四堡雕版印刷文化不要成为绝响,逐渐转化为了当地民众的自发行动。乡民们开始自发保护好下来的雕版,不再低价出售。对于古书坊,村民们虽无力修复,却也尽力守护,不再任意拆除。如今,四堡已被福建省政府列入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乡”,“四堡书坊建筑”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四堡雕版印刷技艺”也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在他们看来,四堡雕版印刷文化传承需要新思路——让雕版技艺从印刷品转换成艺术品,装裱后销售,以此提升经济效益,吸引村民关注,让更多人参与到四堡雕版文化的保护中来。

上一篇:别有洞天 冷静分析看3D打印趋势

下一篇:静心浅谈互联网 印刷企业避不开的课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