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要素左右印刷图像质量乾坤
- 2014-11-14 09:11:381941
影响印刷图像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常见的有:网点增大、印刷反差、网点变形、叠印、墨层厚度、纸张平滑度、印刷速度、印版磨损等。在印刷生产中,不管印刷机操作人员多么仔细地工作,上述的现象总会发生。为了保证印刷质量的稳定性,操作者必须对印品进行抽样检测,就发生的变化做出判断,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
这里介绍了一些需要测量的主要特征参数,并使用密度计X-Rit530等仪器对一份样张进行了测量与评价作为实验举例。
1.实地密度(SolidInkDensity)
实地密度是指100%网点处的密度值,由密度计在实地色块上测量得到。实地密度可以理解为印刷纸张与印刷油墨之间匹配的一个定性或定量的描述。定性地说,如若实地色块在视觉上颜色比较深,比较鲜艳,借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网点比较饱满,则说明该样张中图像的颜色是比较饱和的,基本上符合印刷的要求。反之则说明该纸张与油墨的结合性能不好。定量地说,我们可以用密度计在现有的实地色块上进行测量得到实地密度D。这里有两种测量方法:,在同一印张当中,选择不同方位(水平/垂直)上不同的实地色块进行测量,并将结果绘制成实地密度的状态曲线;第二,在处于一定状态中的印刷机上选择连续的样张或不连续的抽样样张进行测量,同样绘制成曲线可得到该印刷状态下的实地密度状态曲线。根据绘制的实地密度曲线,我们可以发现同一印张上不同部位处实地密度之间的差异规律及连续样张或不连续样张之间实地密度之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个规律对印刷工艺进行调节。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为了使得图像阶调值有效地再现,需要控制各色的实地密度,对于精细的印刷品来说,黄(Y)的实地密度需控制在0.85~1.15,品红(M)的实地密度需控制在1.25~1.55,青(C)需控制在1.30~1.60,黑(BK)需控制在1.40~1.80之间,并且同色密度的偏差不大于0.05。对于一般要求的印品而言,黄(Y)的实地密度需控制在0.80~1.10,品红(M)需控制在1.15~1.45,青(C)需控制在1.25~1.55,黑(BK)需控制在1.20~1.60之间,并且同色密度的偏差不大于0.07。
由测量结果可知,作为一般印刷品,除了黄色和黑色满足一般印刷的要求,其他无法满足印刷质量的一般要求。另外,各个色块色差异较大,这说明供墨不匀。
在实地密度值较低的范围内,实地覆盖率是影响实地密度大小的主要因素。如果实地覆盖率达到饱和,墨层厚度的影响应突出出来,随着墨层较薄部分厚度渐增,墨层厚度趋于均匀,因而实地密度上升。而进一步到达实地密度值高的范围之后,油墨表面的平滑性对实地密度值也会产生影响。
2.网点扩大(DotGain)
网点扩大是指网点大小与分色片上的网点大小之间的差别。在印刷生产中,由于印刷压力、加网线数、网点形状、纸张对光线的双重反射性等因素的影响,网点扩大是正常的存在,但应当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般来说,精细印刷网点扩大应该控制在10%~20%,而一般印品的网点扩大则控制在10%~25%。
由测试结果可知,随着网点百分比的不断增大,网点增大率不断增大,到70%时达到大,这是由于网点搭接造成的。而该样张在控制网点扩大方面基本满足了精细印刷的要求。
3.相对反差(PrintContrast)
相对反差是用来反映中间调与暗调之间的层次的过渡。计算公式如下:Ds-D75Ds其中Pc为相对反差,Ds为实地密度,D75为75%色块密度。
一般来说,随着图像实地密度的增加,图像的相对反差也逐渐增加。但当实地密度增加到一定值时,产生了网点扩大,则相对反差就开始下跌,层次减少,反差降低。
由实验结果对比印刷标准数据可知基本符合印刷要求。此外,需要知道的是当油墨量达到10μm厚度时,油墨即达到它的实地密度,再增加墨量,油墨的实地密度增加缓慢或几乎不再增加,反而会导致网点不断增大。
4.叠印率(InkTrapping)
叠印率是用来描述一种油墨黏附到上一色印刷表面上的能力。一般只对红(R)、绿(G)、蓝(B)进行检测。其计算公式如下:T=Dop-D1D2其中T为叠印率,Dop为叠印后的密度,D1为个原色的密度,D2第二个原色的密度。
叠印率的值越大说明叠印的效果越好。叠印率的好坏与印刷色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实际的印刷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叠印率反映出来的印刷品质量相应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