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智能技术瓶颈 丝印营销模式全面升级
- 2014-11-03 10:11:054274
印刷是典型的中国传统产业之一,丝网印刷作为印刷的重要分支,无论从产业格局、技术升级、人才培养上,近十年都有突飞猛进的提升,但依旧摆脱不了中国式商业形势的影响,一旦发展到了一定层次,瓶颈重重。
归根结底,传统民营企业谋得相当丰厚利润之时,更容易把利润视为追逐的核心目标,将“做产品”抛之脑后,甚至是抱着抄袭谋求暴利的也不计其数。在商言商,利润是企业核心固然没错,然而利润也是建立在品牌产品之上。
丝网印刷是一个讲究技术、讲究服务的行业,基础建设不牢固,利润也只是暂时假象,长远利益的获取需要企业不断学习进步,用技术和服务维持。
中国传统企业具有科研创新能力弱、印刷装备产品结构不合理、设备依赖进口、产业集中度低的特点。以丝网印刷行业为例,我国600多家印机企业的销售额仅相当于海德堡销售额的50%,一个人口数量远低于中国的国家做出的一家企业,却能打败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里的数以千计企业。
技术突破实为态度改变
近年来,3D打印技术推出不久,随之而来的工艺制作、艺术创作、生活应用等也随即火速衍生,甚至在美国医学界中,已经成功研发出以人体器官组织细胞作为培养原料,打印全新人体器官进行植入更换,为病人某得新生,这种伟大的救死扶伤举措灵感,仅仅是一台3D打印机。
这里想说明的是研究态度问题。相信大家时常从欧美新闻获知一些奇思妙想的科研成果,而且人家不仅想,并会直接尝试。一直有人说中国缺乏人才,欧美发达国家才是科研的归属,不可否认发达国家的很多技术走在中国前面,然而出国研究学习过的人都知道,他们的许多科研灵感是建立在生活细节上,外国人并不比中国人聪明多少,是好奇、专注、严谨的态度,让他们获得了不同的成果。
实际上中国不缺乏人才,所谓人才都是在实践中自我培养而成的,丝网印刷恰恰是一个实践培养机会非常充足的行业。人才往往是被浮躁的商业氛围摧毁,技术研究一半就下海的案例不在少数,技术成果发展到小有影响力,就匆忙进入企业扩张路线则更多。
目前,大约有70%多的宽幅面彩色丝网印刷采用专色印刷,接近30%采用四色套印,且四色套印比例仍在稳步增加。调查结果显示,70%的企业年产值在100万元左右,国内丝网印刷产值占全部印刷产值的比例还不到2%,尚有很大潜力可挖,发展前景广阔。
丝网印刷的全自动化功能已经全面实现,但并不意味着技术止步,智能化时代将带来更大挑战。我们在面对市场大步扩张时,需要静下心来将产品技术研发进行得更彻底,这样一家两家企业不够,需要整个行业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把技术人才用到刀刃上。
营销转变才能拥抱未来
*民数量已经超过6.18亿,互联网普及率超过45.8%,我国大部分印刷企业的信息化企业管理仍然相对滞后。我们并非缺乏营销工具,而是缺乏使用工具的方法。同样是心态问题,大部分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只要企业还在盈利,产品还在所谓的更新,就开始固步自封,以为做好了产品销售就可以满足。
在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几乎所有印刷设备生产企业都拥有网络营销平台,据不完全统计,每10个找上门的客户,超过5个以上是通过网络信息入口预先了解到企业的相关产品信息的。
同样,智能技术时代,营销模式开放带来商业上的效益的同时,也刺激了更多的技术性互动,在产品智能技术发展上,中国传统企业需要大量*的科研信息,营销模式产生的互动格局将大大增强技术性互动,带来更*的理念,从而为突破技术瓶颈打开更多通路。
面对竞争,需要发展,产品技术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近年来所谓“进口等于质量”的说法慢慢削弱,国产技术产品空间提升,这对我们是机遇同样也是考验,物价攀升,人民币汇率增长,人工飞涨,利润下降,很多环节都在挑战我们的能力极限,如果我们没有更全面、更创新的实力储备,很容易被洗牌出局。
二十年前玻璃印刷设备并没有得到普遍应用,可以靠着*来维持企业生存,现在被许多行业广泛采用,普及化很快,利润反而下滑了。我们要靠具有技术创新的品牌影响力来获得市场份额,一个没有品牌危机意识的企业是很容易垮掉的。正如我们常说一句话:“不管你是哪一个岗位的,都要有品牌危机意识,只有带着这种主动意识去工作的时候才能将咱们的产品做好,有什么好的技术创新想法要提出来,有什么好的营销模式,我们统统大胆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