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网

登录

三大诀窍,看微利时代印企如何聚沙成塔

2014-10-20 10:10:111814
来源:远东地平线
  导读:据北京印刷协会统计的一份数据,印刷行业生产总值在上升,利润总额在下降。印刷业已然进入深度微利时代。
  
  
  现在绝大多数企业都用产量来衡量效率,但这种衡量过于粗放。致命的是你的生产运营管理永远也不会得到提高,在行业日渐微利的情况下,你只能比以往更加劳累,却赚得更少。
  
  那怎么办呢?我们需要有几个指标来衡量检视我们的生产过程。
  
  首先,是工时的概念
  
  我们在为企业做诊断咨询的过程中,有机长朋友问,“工时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我的薪酬是计件的,我只要一天内尽可能干更多的活,那么我的件数就多了,拿的钱就多了。”
  
  乍一听很有道理,那我问他,“假如5分钟的印刷时间,你有没有可能减少30秒?”“那肯定没问题的,甚至可以减少到1分钟。”如果用生产工时利用率来衡量,你知道你的效率提高了多少吗?提升了20%。计件工资也就提高了20%,没想到吧?
  
  而且对于企业来说,折旧也摊薄了,成本相应减少了。
  
  企业衡量工时通常会用这样一张表,每天的工时是由价值时间,装调校时间,等候时间,速度低下,质量纠错时间等组成。
  
  第二个指标,就是速度
  
  大家都知道,产量=速度*时间
  
  而关于“速度”,我们给出两个升级版的衡量公式:
  
  平均速度=总产量/总工时(总工时可以是月、季、半年、年。时间越长,误差越小)
  
  平均速率(设备产能利用率)=平均速度/高速度*100%
  
  运用这两个公式得到的数据就可以保证产量的公平性,比如说A开15000印/时的设备,得到12000,B开10000印/时的设备,得到9000,从产量的角度的确是A大,而从平均速率来看则是B的效率更高。
  
  我们根据目前的远东包装产业指数,算出了印刷行业的几个核心数据
  
  譬如:印刷机的平均速度4000——50000印/时,大超过10000印/时,小不到1000印/时。
  
  平均速率一般30%——40%,高超过70%,低不到10%,所以大家可以对号入座的检查下自己的生产速度是怎样的?
  
  接下来,我们就说说平均生产速度
  
  平均生产速度=产量/生产工时
  
  但仅仅这一个数据显然不够,例如海德堡CD102-4,它的平均速度大能开到15200印/时,但是由于它有很多装调校时间、等候停顿、差错修补时间以及其它无效时间等,它的平均速度能达到7000印/时已经非常不错了。所以,为了解决这一困惑,我们引进另外一个概念——生产工时利用率以及有效工时利用率。
  
  生产工时利用率=生产工时/总工时
  
  一天的总工时是不变的,如果这个比例可以提高,那么生产工时就提高了,产量也就高了。
  
  有效工时利用率=有效工时/总工时,其中有效工时=生产工时 必要装调校工时。
  
  根据目前的远东包装产业指数,生产工时利用率平均为30%,低的不到10%,高的超过70%;有效工时利用平均为40%,低的不到20%,高的超过80%。
  
  综上,我们来做一个总结。衡量一个企业的效率我们可以用这样几个数据。
  
  所以我们的的建议是:
  
  1保持旺季的速度;
  
  不管订单是多还是少,保持旺季的速度。哪怕只有2个小时的活,也不要拉成一天来做。即是剩下的6个小时去做设备保养甚至下班回家,也要保持那两个小时工作的。就像走路一样,如果我们习惯走得慢,那很难一下子加快速度;但是如果习惯竞走的人,走快走慢都不在话下。
  
  2用多元化指标衡量,避免员工造假
  
  以下两个指标同时来衡量员工效率,可以有效防止员工造假,测量生产的真实水平。
  
  生产速度=总产量/总生产工时。一天的产量是定值,无法造假,但是员工可以在生产工时处写少一点,那么速度就上去了。
  
  生产工时利用率=总生产工时/总工时,总工时无法造假,但是如果按上述所说的把总生产工时减小,那么利用率就会减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就只有一种选择,写真实的情况。
  
  3工时的报表设计
  
  有员工可能会疑惑,如果要用工时的概念,我岂不是每天要多记很多时间。数据,多麻烦。这里给大家*一个简单的报表设计。你哪段时间做了什么,画条线就行了。下班的时候,再把总时间写到后,简单又省事。
  
  通过刚才几个指标,我们不仅抓住了效率,也让企业内部竞争更为公平。也才能真正地做到企业管理的真谛。

上一篇:限制过度包装 国外比国内做得到位

下一篇:国内UV打印机个性化印刷发展存在障碍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