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网

登录

书刊印刷市场进入产能过剩时期

2013-09-11 11:09:331101
来源:中国包装印刷机械网
  【ppzhan摘要】产能过剩是书刊印刷行业一直存在问题,但是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之后,我国的书刊印刷产能已经进入过剩的阶段,再不处理将严重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
  
  近几年,印刷行业飞速发展,在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之后,就直接进入产能过剩时期,整个行业陷入价格战的“魔咒”,企业的业绩和利润呈现剪刀差。很多印企面临倒闭。近日,有专家称,书刊印刷产能已经到了过剩的地步,严重程度不可小觑。现在,许多小微书刊印企的产能得到有效利用的不足1/3;不少大中型书刊印企的有效产能只有1/2左右。
  
  书刊印刷产能过剩是件很尴尬的事情。因为传统的书刊印刷销售就是这样的一种运行模式。印刷出来的书籍如果销量不好,就直接面临堆积仓库的危险。现在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书籍销量不断减少,所以产能过剩问题就不断升级。企业越想解脱就越被构陷于其中。
  
  产能过剩将带来一系列不好的影响。比如说,加大了对资源的浪费,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局格格不入。同时,它容易使企业间滋生并增长恶性竞争行为,损害全行业的形象和利益,必然导致全行业收入与效益的严重背离,即干活多、出力大,而挣钱少,甚至不挣钱,严重产生了亏损,影响全行业公平、有序、健康地发展。与此同时,产能过剩还分散了企业家治理企业的精力。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开工不足,困难重重,容易引发各种矛盾和冲突,使企业家倍感头痛。企业的生存和员工的工作、生活成了主要问题,也就自然成了企业家当前亟须考虑和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顾得了当前,顾不了长远。这就使一些企业陷入了整天忙于找活、干活,维持生存的窘境。可以说,过一天算一天,哪里黑了哪里歇。
  
  书刊印刷生产能力过剩是一个*存在的历史问题。在如何转移过剩生产能力的问题上,企业有两种担心:一是好不容易形成的书刊生产能力要转“行”去做别的,万一生产业务繁忙,岂不措手不及,打乱生产结构。二是这些过剩的生产能力都是很“专业”的有一技之长的工人,在书刊印刷厂除了“干”书刊工作别无专长。真要工人转“行”去千别的,企业处在十字路口,还真没有“想”好。消除书刊印刷产能过剩之痛就是要抓住要害,综合治理。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做到标本兼治。那么转变生产营销模式是。
  
  现在,书刊印刷企业的规模、性质各异,发展也不平衡,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状况。它们之中有的企业技术*、管理科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高,产生的“三废”少,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轻,有效产能高,是行业的榜样和楷模。《印刷经理人》杂志公布的“2013年印刷企业排行榜”中的印刷企业,数量上虽占全国10万家印企的0.1%,但年销售产值达到了805.37亿元,占全国印刷工业总产值9510亿元的8.5%,显示了印企在中国印刷业的整体格局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它们是建设印刷强国的主导力量。
  
  处于中间状况的书刊印企,只要思路对,正确审视自己,针对不足、问题和短板认真整改,也是有发展前途的,政府主管部门应予以指导和扶持。缺少了这一块,印刷业则有可能重蹈产能不足之辙。
  
  关键的问题是那些竞争实力脆弱、技术特别落后、管理混乱无序、活件严重不足的印企,它们的产品质量差、物资和能源消耗大、产生的“三废”多,“三废”的有害成分浓度大,对环境的污染严重,生存岌岌可危。相信市场优胜劣汰机制会逐步将其淘汰出局。同时,政府也要有相关政策,像治理钢铁、水泥、造纸等行业的落后产能那样坚决果断,才能真正缓解和消除书刊印刷产能过剩之痛,借此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地方政府要顾全大局,消除唯GDP思想,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主动配合国家治理落后产能的决策部署是极其重要的。
  
  与其被迫退出还不如自己主动求变。那么在现在新的印刷技术层出不穷的状况下,转变企业的生产模式显得刻不容缓。相较于传统的书刊印刷方式,按需出版可以很好的解决库存的问题。它可以将实体图书的库存转变为数字库存,在需要时按照需求进行印刷,从而将传统出版由市场不确定性导致的亏损风险小化;一册起印、即需即印的特点令按需出版相较于传统出版更为及时、便利和;作者可以自助出版原生电子书,减少传统出版业的诸多中间环节,可以通过低定价吸引读者以及让作者直接从零售商处获取稿酬成为可能;按需出版可以根据读者对内容的实际需要,实现个性化出版。
  
  综上所述,按需出版将传统出版由市场不确定性导致的亏损风险小化,那现在不断升级恶化的产能过剩,库存压力大的情况将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并帮助书刊印刷行业健康可持续化发展。

上一篇:标签印刷市场发展重心正在往新兴经济体转移

下一篇:技术创新促进我国包装行业向包包装强国转变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