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网

登录

出版业向传媒看齐和蜕变是文化的灾难

2012-09-17 14:09:371166
来源:半月谈
  网络时代让我们的阅读发生了巨大变化。当阅读变得过分轻松、方便时,我有一个担忧:浅层阅读会不会从此代替专心致志、费点劲儿的思考,久而久之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
  
  作家王蒙在谈到网络阅读时如此表示。当下流行的电子书阅读器、平板电脑、微博等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表面看整体阅读率在上升,但阅读质量却在下降。这种快餐式的、漫不经心的读书方式,通常被称为浅阅读。
  
  浅阅读之弊端:浅显、速成、功利
  
  海量信息的膨胀,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存在几方面弊端:其一,阅读变成了标题浏览式、内容跳跃式,呈现出浅显化的特点;其二,一些人无论读什么书都喜欢速战速决,无论读哪类书,都是浅尝辄止,不钻研其内涵、不求甚解;其三,人们对一些所谓有用的功利性书籍趋之若鹜,对文化内涵颇深但实用价值不高的著作置之不理。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走进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还有工具书等等。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但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这种风气只会导致社会大众视野越来越狭窄,心态越来越浮躁,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王蒙表示,如此阅读报刊,人们看似无所不知、夸夸其谈,事实上却缺乏深入、系统的思考。他建议人们读书时,不要只满足于浏览,要学会沉下心来阅读。不要只读那些令自己感到舒服、快乐的书,还要适当读些沉重、费劲的书,循序渐进。
  
  还有专家指出,浅阅读会使读者陷入快速、快感、快扔的读书模式中,不能汲取真正的营养。读书一定要慢节奏、慢速度,因为只有在缓慢阅读中,读者才能从文字里寻觅和感受到乐趣,才能培养人们深刻思考和探索的习惯。
  
  数字化时代,人们为何难以深阅读
  
  手拿一部平板电脑,一边喝咖啡一边阅读成为一道都市风景。对新一代读者来说,上微博是继社交网站之后为流行的阅读方式。140个字以内的独特文体,使人们在上面发布、分享、评论的内容被拆解成零碎、跳跃、简单的文字。
  
  评论员张贺表示,微博往往是前一个热点话题刚刚兴起,就被接踵而至的新话题所取代,网民的兴趣点在页面之间来回跳跃,思维不再连贯,思考不再深入,在追新逐异中使思想应有的深入、深刻、深度成为牺牲品。有人因此调侃,网络使知识分子变成了知道分子。
  
  莫言、王安忆等作家也对此表示不乐观:互联网、微博等提供了写作速度的可能性,写得很快,然后就会变得很粗糙但现在还很难预料它将把大众写作引向何方。
  
  对于现在流行的网络词典,许多人贪图其阅读的方便,放弃了大部头的传统工具书。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彭卫国认为,网络词典只是提供了线索,不能保证知识的准确性。如果从事教学、研究等工作,这些网络词典显然是靠不住的。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分析,价格便宜、获取便利是读者选择数字阅读的首要原因。读者花同样的钱,一本纸质书可以购买三本电子书。在便宜的诱惑面前,不少人远离了内容丰富、深刻的纸质图书。
  
  不应一味迎合,要合理引导读书
  
  张贺认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拿出大块时间投入阅读的确越来越难,社会的整体阅读趋势日益倾向于休闲娱乐,快餐读物、图片读物因此大行其道,而严肃作品销量江河日下。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下,出版界如果完全回避读者的浅阅读倾向,显然难以生存,但一味迎合也绝非佳选择,而应在满足的同时有所引导。
  
  张贺建议,如果能在流行读物中增加思考的深度,提高其知识含金量,对读者和出版界而言,是双赢之举。只有这样,读者与出版界之间才能互相提升。
  
  这方面,我们不妨向国外出版界借鉴一二。比如,用神经学、认知心理学等新成果反映人的成长的《社会动物》,研究人才培养规律的《异类》等国外社科作品,虽然是流行读物,但视角新颖,知识新鲜,深入浅出,有益有趣,一样登上书榜。国内类似的作品太少了。
  
  张贺提醒,读者对于互联网的利弊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既要充分利用其快速、便捷、互动的优点,也要警惕其泛滥与浅薄。不能把浅阅读当成阅读的主流,忽视甚至放弃传统阅读。
  
  王蒙认为,出版业向传媒看齐和蜕变,放弃文化传承的伟大使命,这是文化的灾难。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出版的自救之道是在产品质量上和传媒划清界限,坚守自身的文化品格。

上一篇:图案印刷低迷 创新或能挽救

下一篇:全国印刷职业技能大赛决赛通报会召开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