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升级 发起新一轮数码“圈地运动”
- 2011-06-26 16:06:111429
云计算显示苹果新野心
苹果公司在这次大会上发布了iCloud云服务,为了更好地体现其在云计算时代的和开放策略,苹果公司同时推出了一系列基于iCloud的新业务。
苹果的iCloud延续了3年前MobileMe服务的功能,同时增加了云备份和音乐自动同步等新功能。据了解,iCloud还将免费向用户提供5G的存储空间,但是从苹果购买的音乐、应用程序和电子书不占用免费空间。这样的服务优点在于,一方面可以让文件保存在云计算中心,另一方面又具备自动同步功能,用户省却了下载到本地设备的麻烦。
事实上,苹果的这项iCloud云服务并不能算是新东西。在美国,包括微软、亚马逊、谷歌在内的IT企业,都早已经开始了类似的业务和计划。
近几年在硬件上风光无限的苹果公司,在软服务上没有太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因此,苹果公司希望能够借云服务的东风,在软件上也占据一席之地。从这个角度看,iCloud云服务对于苹果公司的意义在于战略层面。本次大会只是这个战略的冰山一角,更多的好戏是否能上演,还在于苹果公司今后在云服务方面的投入和推进力度。
只是,按照苹果公司一贯的封闭系统和以苹果产品为核心的发展策略,iCloud云服务后恐怕也很难有真正的开放。包括免费空间等业务在内,iCloud云服务其实更像是苹果公司建了一个更大的院落,让所有苹果的用户能够在里面更好地消费苹果自己的产品。但是,云服务的核心并不在于一个高墙耸立的超大院落,而在于一片没有边界的、开放的天空。一个只是开放在苹果领域的云服务,还不能叫做真正的云服务。在此之前苹果公司其实已经尝试过这种服务,采用iCloud这一全新的品牌其实是对苹果失败的产品之一进行的返工。在前有巨头的情况下,苹果公司依然采取了如此的起步策略,稍显保守了些。
苹果公司本次大会上发布的新功能中,iOS5除了iBooks的在线书店外,又增加了NewsStand报亭功能,可以浏览及订阅的报纸及杂志传媒的电子版,用户可以订阅《名利场》、《GQ》、《纽约时报》等多种刊物。iOS5的新功能还包括Reminders,该功能类似于电子便签,并可以实现多个设备间的同步。
评论认为,这几项新服务也没有太多称得上创新的地方。报亭功能等新服务其实早就应该在苹果的系统中得以实现。这个时候推出,与其说是苹果公司的软件创新取得突破,不如说是苹果公司在与这些内容提供商的谈判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值得称道的Reminders功能,或许才是苹果公司在推出iCloud云服务之际给予苹果用户的一个小小惊喜。
有人担心,苹果公司这样的软件创新,会让更多的应用开发人员倒在苹果的平台上。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的是,苹果公司一直比较擅长于采纳第三方的好点子,并融入到自身的核心产品中。比如苹果曾融入了Dashboard的特性(iPhone上I-con化的页面呈现方式的雏形),引来第三方诸多抱怨之声,因为它们认为这和Konfabulator的某款构思非常接近。此次苹果公司在软件服务上的创新,就带着明显的借鉴产品应用的痕迹。一旦苹果公司今后将这样的产品创新继续下去,那么类似的应用就只能从苹果公司的平台上退出。
慎重开放预示苹果新心态
苹果公司的产品硬件设计每次都能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欲罢不能。但同时,苹果公司的软件服务以封闭著称,比如之前的各种苹果产品之间的共享问题、兼容问题,以及苹果产品在其他平台环境下的运营问题等等。
iCloud次实现了苹果公司各系列产品间应用软件的兼容。数据、照片和视频文件无缝、自动整合的能力,使得拥有多种苹果公司产品的客户在体验上得到了*的提升,也势必会提高顾客忠诚度,使得硬件和软件销售中的“回头客”增多。
苹果公司在云计算方面已经落后于微软、谷歌、亚马逊这些企业。因此,iCloud的推出,更像是苹果公司为自己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补上一块短板。但苹果公司要想将自己的云服务像硬件设备一样,在短期内推广到每个角落,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除了需要苹果公司自己具备更为开放的心态和策略,也需要范围内在云服务上的步调一致。
但推出iCloud业务,至少表明了苹果公司的一种态度:苹果并不是固步自封,也走在逐渐开放的大路上。只是,苹果的开放是有条件的。从目前的情况看,苹果的开放已经从单一的产品使用开放到了系列产品的使用。至于对外开放,还有待时日。
大会之后不久,苹果公司就表示,公司已经取消了有关出版商必须通过AppStore来出售订阅内容的要求。这同样是苹果公司在弥补自己此前的“错误”。
通过取消这项之前被称为“苛刻”的要求,苹果公司现在已经允许出版商为订阅内容定价,而且不再要求其必须在AppStore中出售订阅内容。苹果表示,iPad和iPhone用户现在已可阅读从AppStore以外购买的杂志、书籍或播放音乐和视频,前提是应用中没有指向购买这些内容的按钮或外部链接。
在出版物的销售上,苹果公司此前一直很强势,除了对销售的产品有诸多的要求外,在结算方式上也要自己插上一脚。此次能够做出这样的一种改变,已经充分表明,在亚马逊的电子书强势上扬的背景下,苹果公司要想利用自己的硬件设备分得更大的市场,就必须首先将之前的“债”还上。取消通过AppStore来出售订阅内容的限制,就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品牌价值支撑苹果新发展
事实上,苹果公司这一次的iCloud并没有做到真正的开放,但这并不妨碍大家对苹果公司一举一动的关注。
一方面,大家对苹果公司的硬件产品赞不绝口;另一方面,也对苹果产品在软件应用上的封闭头疼不已。以至于国内很多消费者拿到苹果产品的反应是“越狱”,并催生了一个专门提供“越狱”服务的产业。不能不说,苹果公司在抓取消费者心理、挖掘市场潜力等方面做到了同类企业的。但是,苹果公司只能当作偶像来崇拜,却不能当作榜样来效仿。包括此次大会推出的MacOSXLion、iOS5和iCloud在内的多款新品,无一不是建立在苹果公司强大的品牌基础上的产品服务。
苹果模式的成功,是基于其庞*影响力的成功。从苹果电脑,到iPod、iPhone、iPad,苹果的每一款产品都依靠的外观设计、给力的市场推广、强大的品牌营销,深深植入到消费者的心里。大家购买的,不是一款简单的音乐播放器,不是一款手机,不是一款平板电脑,而是一个品牌。当一个企业将自己的品牌做成了一种时尚,就有了按照自己的意图做任何事的资本。
正是通过这种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苹果公司的硬件设备在范围内占据了固定的市场份额。在其涉猎的多个产品市场中,尽管不能实现垄断,但都拥有自己的忠实拥护者。每次新品推出,都能迅速覆盖市场,形成一种现象,这也使得苹果的产品使用者数量飞速增长,达到了通过“封闭系统”就能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
当然,苹果模式的成功,还得益于强大的后台技术支撑,乔布斯和他的团队对细节近乎的追求,是苹果产品区别于其他品牌产品的大优势。在软件上,苹果通过自己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不仅吸引了大量的应用围绕苹果的产品开发产品,也为苹果公司在和各方的谈判中取得了重要的砝码,使得苹果公司能够*地提供新的服务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