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一辨印刷中的“线”和“DPI”
- 发布时间:2015/8/5 15:15:09
- 浏览次数:1935
在古代,印刷术应是从印鉴发展而来。后来,人们将文字或图案做成类似印鉴的凸版,涂上油墨,铺上纸,然后在纸的背面用刷子刷,得到所需要的印刷品,其成像素是以线条或块色的形式出现的。
随着印刷术的发展,人们希望将有阶调的图画(或照片)复制出来,于是就出现了现在的网点印刷,即常说的半色调印刷。
早期的网点印刷是以调幅网点的形式出现的。它是网点大小的不同,网点幅面的不同来组成阶调画面的各种层次的。这些网点,即是成像的像素。这些像素无论大小如何不同,但其中心距离都是相等的。
由此,我得出结论:网点大,在其相同的分割面积中覆盖的面积就大,我们所看到的颜色就深;网点小,油墨覆盖的面积就小,在其相同的分割面积中,纸张的白底就显露得多,看起来颜色就浅(因中心距离相等)。
由于网点大小的不同,我们的视觉就感觉到了画面颜色深浅的变化。我们常说的胶印175线,即是在每平方英寸里分割成30625个点(注:175×175=30625个方格),这30625个点即是组成一平方英寸画面的“像素”。所谓175线,是指将1英寸(长度)分成175份,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线”。
dpi指的是分辨率,是每英寸扫描的点数。调频网点的分辨率一般要达到2400dpi,即:在一英寸里可排2400个点。或者说,将一平方英寸的画面分割成2400×2400=5760000个小方格。分辨率也可称为画面的成像精度(扫描精度或输出精度)。
由于每个小方格的墨点大小都是相同的,要解决画面的浓淡虚实问题,只能以墨点的多和少来区分。在一平方英寸里,墨点多的地方,颜色就浓,墨点少的地方,颜色就淡。
计算机在运作过程中,并不是每一平方英寸里的每一个小方格都有墨点,而是根据每一平方英寸画面的浓淡来确定墨点的多和少。因此,在分辨率相同的情况下,墨点多的地方,颜色的覆盖率就多,看起来色度就深;墨点少的地方,颜色的覆盖率就少,纸张的白色就显露得多,颜色看起就淡。组成颜色深浅的这些墨点,就是我们所说的调频网点的“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