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明宜 印刷路上默默耕耘的行者
- 发布时间:2015-08-12
- 浏览次数:6541
任何一项成就都少不了开拓者筚路蓝缕的奋斗,尤其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印刷人慕明宜就是这样一个勤勤恳恳的拓荒者,他用半个世纪的时间投身印刷事业,一步未离,倾注心血。
我把青春献给了你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陕西岐山县境内的一个山沟里,有着一片荒地,鲜有人迹,它就静静的在那里,不知道是在等谁。1966年的夏天,一个大学毕业生,和近百名同事,以及几千建设者一起来到这,从此,这个山沟沟里喧闹了起来。
这些人就是国营五二三厂的创建者,四年,他们凭着一腔热血,构思、筹划、建设,一座工厂拔地而起。这个大学生就是慕明宜。当时刚毕业的他被分配到这里,在筹建处从事基建施工管理工作,与其他建设者一起挥洒汗水。
厂子建成之后,慕明宜就留在了厂里。由于做事认真负责,工作出色,后担任厂长,有一段时间还兼任厂党委书记。在其位谋其政,身为领导,抓好生产任务,促进企业发展是头等大事。
清晨,厂区还很安静,时任厂长的慕明宜早早来到办公室,先看前一天车间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统计表,然后到各科室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如发现问题,立刻与相关部门领导研究对策和方案,及时解决。回到办公室,每日的报刊和文件他也都会认真读完,以便了解社会动态和新信息,筹划未来。
由于企业战备性质的需要,厂址选在了远离省会西安的一个山沟里,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作为厂长,抓好生产、发展经济固然重要,但也绝不能忽视职工的生活,应该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从物质到精神,慕明宜将职工的方方面面都放在心上。
在他任职期间,厂里加大了对子弟学校、幼儿园、图书馆、职工食堂的投资,改善了职工生活,优化了学习环境。单位还投资购置了两辆大轿车,定期开往西安、宝鸡和县内城镇,方便职工外出需求;创办企业农贸市场,吸引当地诸多摊点来厂经营,方便职工采购;新建两栋单元式住宅楼,改善职工的住宿条件;支持工会举办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生活。
职工婚丧嫁娶,生病住院,家庭困难,慕明宜也都会随同工会前往看望、慰问。一点一滴的切实行动,丝丝暖人心。在慕明宜的领导下全厂职工的归属感获得增强。“团结奋斗,求实进取”的企业精神不断发扬光大,企业充满活力,更被外界赞为“当代的南泥湾”。
1994年,慕明宜调入陕西人民出版社任副社长、编委会副主任,离开了厂子。青年时入厂,知天命时调离,这期间一晃就是28年,他将整个青春都献给了国营五二三厂。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这人就是这样,先给自己定一个合理的目标,然后就鼓实劲,努力为之奋斗。”制定好计划,慕明宜默默地为印刷出力。
俭以养德,慕明宜以身作则,时刻践行着这句古语,为厂子节省资源。厂子距西安150多公里,距宝鸡50多公里,每次去西安、宝鸡开会办事,无论是夏日炎炎,还是冬雪肆虐,班车、火车都是他先考虑的交通工具,厂里的小车基本是被他“冷落”的。在外住宿,他也只住价格便宜的招待所。
在任厂长的九年里,通过落实各项措施和人性化管理,他将一个在低水平长期徘徊不前的困难企业,推上了健康稳步发展之路。到1993年底,五二三厂固定资产原值、工业总产值、职工年均收入均提升到了他任职前的几倍,利税和利润也列入了全国书刊印刷企业20强。在此期间,工厂获得20多项省市级殊荣,其中包括1992年国家人事部和原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先进单位奖。”
调到陕西人民出版社以后,慕明宜始终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印刷质量的提高上。他提出用三年时间将陕西人民出版社的中小学教科书的印刷质量提升到全国前10位的目标,“这令当时印刷界的同仁们感到分外吃惊,就连省新闻出版局主管印刷的负责人也感到诧异。”慕明宜回忆当年的情形,满是感慨。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为实现这一目标,慕明宜多次策划组织省内骨干印刷企业的领导学习、讨论,还组织到省内外先进企业进行考察、学习、交流,总结经验,探讨良策,进行实践。五十多岁的他,白发丛生,却精神矍铄。与此同时,他还主编了《印刷质量简报》,发给省内主要的印刷企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慕明宜的这个目标终提前一年顺利实现。出版社的教材、图书印刷质量连年攀升,多次获得原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质量出版社铜奖”。陕西省印刷质量大幅提高,进入了全国印刷质量管理先进省行列。
几十年,慕老如那老黄牛,在印刷业默默耕耘。而他对印刷的贡献,社会与国家却不曾忽略。1992年,慕明宜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0年,他又被评为第六届毕印刷技术奖获得者之一。毕奖素有中国印刷界的“奥斯卡”之誉,得此荣誉,慕老实至名归。
肯将热血付残年
或含饴弄孙,或寄情山水,颐养天年,这是很多人退休前就期盼的生活。由于对印刷行业的热爱,慕明宜不满足于在树荫下打打麻将的生活,退休后又被聘任到陕西省印刷技术协会工作至今。
在协会的12年里,慕明宜曾任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五届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主持协会日常工作,同时还兼任协会会刊《西部印刷》的主编。任职期间,他组织开展了多项活动,使得原来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的协会又活跃了起来。特别是20022007年,他每年都策划组织一次全省印刷企业参加的大型专题研讨会。
每次开会之前,慕明宜都会做出详尽的计划安排,提出研讨要题,收集相关论文,选择先进企业所在地市开会。会员单位对这一阶段的协会工作无不赞赏,陕西省印刷技术协会也被陕西省科协连续多年评为协会,他本人也被评为协会工作先进个人。
工作之余,对经济理论、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书籍和刊物,他也十分热衷,卷不离手,几十年如一日。信息掌握的全面,思考也就更多,从1978年至今,发表了300多篇文章,探究行业发展途径。
如今,古稀之年的慕明宜,白发苍苍,仍笔耕不辍。桌前,铺着格子纸,虬枝般的手,握着钢笔,他时而沉思,时而奋笔疾书。在整洁的房间里,也只剩下了沙沙的写字声,他的思想和对印刷界的思考也在一页页格子纸上飞扬。328篇各类论文,约150万字,发表这些文章的各种刊物已有两米多高。
今年年底,72岁的慕老就将“彻底退休”了,但他却仍心系印刷,希望继续发挥余热,“如有需要和可能,我将继续在编外为省印协的工作出谋划策,做个‘业余参谋’。”
48年,近半个世纪,慕明宜从大学毕业投身印刷业至今,竭心尽力,老而不弱。当今印刷业的发展离不开像慕明宜这样的元老们的辛勤工作,他们将一颗心,一生心血全付于此。吃水不忘挖井人,向印刷界的老前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