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产业网

登录

郑斌:未来印刷企业将呈现量少质升的特点

发布时间:2012-12-14
浏览次数:988
  【ppzhan摘要】日前,第15届北京国际印刷信息交流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深圳精密达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斌表示,印刷企业将超量少质升的趋势发展。
  
  “行业正处在高速变化之中,设备不断地升级换代,正一再地向从业者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未来行业将是什么样?”在此次信息大会上,深圳精密达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斌一抛出这个问题,引发了与会者的诸多思考。是的,每个印刷人心中或许都有一个不同的答案,或长远、或短期。郑斌随之也对这一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解答:“伴随着印刷企业数量减少、规模变大的趋势,印机制造企业也随之改变,量少质升是必然趋势,并呈现出为企业提供完整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业态。”
  
  印刷企业:数量减少,业务大增
  
  郑斌为与会者描绘了一幅未来印刷企业的业态蓝图,“未来印刷企业形态会发生巨变,企业数量将大幅减少,将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或者更少,企业规模随之迅速扩大到现在的三四倍,会出现一些巨型的企业。印刷用工人数大大减少,企业中将大量采用智能化、高速柔性化的生产设备。”
  
  以上论断可以从走在行业前列的美国印刷业过去的发展中窥见一些端倪。从1999年到2009年十年间,随着行业在稳定中逐步向前迈进,美国印刷企业的数量已经减少了近40%。然而郑斌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印刷企业会走向死亡。虽然业务会有20%的萎缩,但是不能把整体行业总量的下降看成每个企业业务量的下降。坚持下来的60%的企业去做以前80%的业务量,对于单体企业来说,业务量其实是增加的,而不是下降。印刷企业的业务类型也会从大批量向小批量倾斜,朝着多品种、个性化的按需印刷发展。并实现更快速地交货。
  
  制造企业:满足企业多元化需求
  
  印刷企业的这种变化也会导致上游制造商业态随之改变。同理,印刷设备制造企业的数量也会大幅减少,集中化生产的能力将越来越高。
  
  郑斌以国内外其他行业事例进行佐证。美国的汽车制造企业,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由原来的100多家已经减少到了现在的3~7家;国内的家电行业也是如此,也从原来的几百家减少到现在的只有几家。印刷机械制造业亦然,未来也一定会顺应这种变化轨迹数量大幅减少,但是企业规模和产量却在扩大。
  
  纵观国内印刷设备制造业的发展脉络,制造水平虽在提升,在某些方面却依然落后于国际先进国家,这与企业数量较多、制造能力参差不齐不无关系。“我国印刷行业的制造企业数量比德国、日本等国际印刷先进国家的数量还要多。然而,生存形势却没有国外企业乐观,未来十年还有多少家设备制造企业能够生存下来,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实用并稳定的设备呢?”要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不仅需要通过时间来检验,更需要上游制造商对印刷企业实际需求进行仔细分析。
  
  那么高速印刷机仍旧是当前印刷企业关注的需求吗?郑斌对此的回答:“一定是!”高速印刷机满足了印刷企业大规模生产导致的缩短供货期的需求。他一再表示,并不能因为今后小批量、个性化印刷需求的增加,而简单地认为市场就不需要高速设备、只需要慢速设备。“这是误区”。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大型印刷厂,不仅要印制得快,还要具备一定的对大批量印活快速处理的能力,大限度地保证缩短交货期。要想做到这两个“快”,就必须具备高速的印刷设备。只有高速印刷机也是不够的,还要有高速的印前、印后设备与之匹配。
  
  除高速之外,当下印刷企业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制造商也要跟上企业的“步调”。应对个性化生产需要,推出按需印刷设备;应对劳动力成本控制需求,推出更加智能化的设备;应对操作更简便、更易维修的需要,则采用更加环保和节能的原材料等。
  
  服务模式:一站式解决方案
  
  上游客户需求的五花八门,无形中也在促进着行业技术和设备以更快的速度更新换代。因此“今后设备制造商提供的将是一站式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企业应对各种市场变化、印活变化的完整而灵活的解决方案。”郑斌说,这也促使印刷企业在选择设备供应商时更加理性。
  
  郑斌回忆,在改革开放初期,因为人力成本低,所以企业多用一个人就会增加一份利润,而今恰恰相反,唯有选择好的设备通过减少用工人数才能增加利润。如果选择错误,或许利润瞬间就会损失几百万元,所以设备的选择至关重要。选择得当,“红海”市场转变为“蓝海”市场,选择失误,“蓝海”也可以转变为“红海”。
  
  以精密达为例,精密达早已开始就此布局,着眼于企业现在和未来的需求点,在传统印刷领域推出了高可以达到1.2万册每小时的胶装联动线、骑马订联动线;在数码印刷领域,分别在单张纸和卷筒纸领域都推出了连线和离线解决方案;在绿色印刷领域,推出了满足柔性版的联动线解决方案。
  
  据介绍,目前在安徽新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华商务联合印刷股份有限公司均已有如上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落户。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陆长安评价说,目前国内印后设备制造企业专业化程度深、品种齐全、亮点多,可以为书刊印后环节提供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已经与国际先进水平旗鼓相当。

上一篇:雅昌集团董事长万捷:成功转型的先行者

下一篇:杨金溪:绿色印刷践行者注重设备的稳定性

相关资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