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网

登录

3D打印冲击中国工业体系 在美国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变革

2013-01-08 10:01:095668
来源:中国包装印刷机械网整合
  
  3D打印市场徘徊多年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工业级应用上,这项技术仍欠缺强度和精度,而且,工业级设备和原材料比较昂贵,因此,在产业化初期,这项技术更为适合新产品的开发和小批量零件的生产。
  
  摸索到这一方向的国外企业,开始将定位从、工业级客户群体,扩宽到那些追赶潮流的消费者。正是对精度要求不高,但追求快捷、低成本的客户群,促进了其商业化的蓬勃发展。
  
  近五年,有多家小型创业公司利用开源的计算机软件,制造出可放在个人电脑桌上的3D打印机,并将价格降低至2000美元以下。利用这些开源技术,技术发烧友也能DIY出个性化的3D打印机。
  
  胡尔和他的公司3DSystems在2012年5月就研发出一款新型打印机“立方体”(Cube),打开了日常消费市场。顾客无须学习复杂的3D设计软件,便可直接打印如棋子、首饰、厨具等物品。这些日常用品本来多是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加工生产。
  
  然而,这一市场的风向转机,并没有被中国的3D打印企业准确把握。多数院校体系的企业仍专注于工业设计领域。而“三校一企”中的企业——北京隆源自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则致力于为*和少量发动机领域提供服务。
  
  具有清华大学背景的北京太尔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太尔时代)是调整了产品技术方向的极少数企业,“通过与市场接触,发现小型设备在当前更具有市场推力”。其副总经理颜旭涛介绍,2011年,太尔时代售出小型机3000多台,2012年增长更快。
  
  而在江浙一带勇于尝试新鲜事物的企业,大多数属于并不具备研发实力的中小企业。它们能做的,不过是购置几台工业级3D打印机,像提供复印服务的便利店一样,为客户提供打样等服务。也有一些有野心的企业会从国外进口核心部件,做几款样机,或者模仿进口的3D样机做逆向研发。
  
  小型3D打印机已激增为一块“看得见的”市场,同时,也带动工业级3D打印机市场逐渐有了起色。快速制造领域报告《沃勒斯报告2012》显示,截至2011年,累计销售4.9万台工业级3D打印机,其中近四分之三由美国制造,以色列和欧洲各国的份额分别为9.3%和10.2%,中国生产的设备仅占3.6%,与日本相当。而的六家3D打印设备制造公司,2008年销售收入达6.96亿美元,占行业总收入近60%。
  
  此时,欧美充满活力的3D打印企业,不仅在技术上尝新,而且在商业模式上也有创意。
  
  2007年由飞利浦提供启动资金的Shapeways,令人瞩目的就是它“云打印”概念的O-O(线上线下)商业模式。它像Facebook一样打造自己的用户社区,社区集销售、定制、设计于一体:顾客可以在网上选定产品的三维设计方案,或直接上传自己设计好的3D模型,并选择材料,支付一定费用后,Shapeways会用3D打印机将其制造出来并邮寄上门。截至2012年6月,该公司累计打印超过100万件产品;其制造社区中有超过6000家提供设计服务的商家和个人;还有15万活跃用户。
  
  Shapeways以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先后赢得三轮融资,总金额超过1700万美元,由此实现了其在纽约创办“未来工厂”的梦想。
  
  由于3D打印在美国制造业的巨大应用潜力清晰显现,美国总统奥巴马2011年宣布,并在2012年国情咨文中重申:政府计划每年向*制造技术投资5亿美元,并在四年后,提高到每年10亿美元,以提升美国的地位。
  
  中国的科研、工业界也开始重新审视思考这一技术。2012年,颜永年重返3D打印领域,他发现大的变化是:“以前需要跟政府官员讲解半天什么是3D打印,现在省了不少口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上一篇:OKI新品:A3幅面LED打印机再度体现人性化

下一篇:预计2013年泰国印刷和印刷品业调薪6.63%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