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印企:雅昌“印”出创新路
- 2012-07-06 11:07:141790
香港制版、深圳印刷是当时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 式充分发挥了深港两地的特长,也地满足了中国大陆当时的需求,但它的弊端也很明显:客户与制版的人不能直接沟通,客户对审美和质量的要求不能得到更好的满足。这让万捷看到了商机,他要做当时只有香港才能做的高质量的印前制版!但合资公司能给他的空间毕竟有限,他渴望一片任由自己驰骋的天空。
1992年的一天,考虑再三之后,他在大排档请多年的部下吃饭,谈了自己的离职打算,也直言对大家的不舍,后请大家一起表决:留下还是离职,大家说了算。后,大家一致同意他应该离职,应该寻找更好的发展。
放弃了多少人艳羡的高薪和高职,谢绝了日方的再三挽留,万捷去了深圳一家港资印刷企业做总经理。刚过一年,他的一位师兄,也是业内很有名气的制版专家,有意来深圳。万捷一直想做高质量的制版,马上向香港老板力荐这位师兄。可是,当师兄从北京国营单位辞了职,风尘仆仆赶到深圳投奔他时,香港老板却变卦了:他担心无法驾驭这么强的两个人。眼看师兄成了无业游民,考虑再三,万捷决定:干脆,创业吧!
以万捷和师兄在业界的名气,俩人很快借到40万,租了桂林一家国企的制版设备,当年大排档表决的旧部和港资企业的部分骨干共35人组成了初的创业团队,而且至今也是雅昌的核心力量,包括副董事长何曼玲、技术总监葛侬、品质策划总监黄建华,等等。
当时深圳的印刷行业,利润丰厚。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提着现金上门来洽谈业务,一单业务,如果印废了,重印三次,印刷厂还有的赚!*吸引了各路投资。1988年,深圳有外资背景的印刷厂只有12家,到雅昌创立的1993年,这个数字已经翻了几番,变成了79家。
刚刚起步的雅昌没有扎堆儿挣快钱,它选择以难的印前制版为主营业务。制版的步,就是把要印的东西用电子分色机扫描下来,转成电子数据。当时的电子分色机还很落后,不像现在可以用电脑显示屏观察调整,要印的东西,无论是图片,还是纸片,都要粘在碗口粗的透明滚筒上,随着滚筒的转动,激光头来回移动,采集信息并转化成数字。为了提高印刷效果,这些数字必须靠人工经验加加减减进行调整,没有丰富经验的人根本做不来。打出来的小样若有问题,还得重新扫描、调整,雅昌在创业之初就形成了“鸡蛋里挑骨头”的工作标准,反反复复地调整是经常的工作状态。严苛的工作标准既挑战着设备的极限,也挑战着每个人的极限。与此同时,何曼玲带着两个业务员骑着自行车,从零开始到处找客户。
租来的厂房、租来的制版设备、专业的团队,凭借深圳少有的制版质量,雅昌很快站稳了脚跟。何曼玲的团队也不需要到处跑,只坐在家里接待客户就行了。
创业步,雅昌的选择就很“不一样”。从此,“不一样”成了雅昌的一个标志性特点。
专注艺术印刷
所谓禀性难移,是说人与生俱来的本性难以改变,会时刻影响一个人的决定。万捷从骨子里总想做点特别的、和别人不一样的事!上幼儿园的他就经常弄出点“不一样”来───他发现幼儿园阿姨每天都按照墙上的挂钟安排作息,顽皮的万捷偷偷地踩着小板凳,把挂钟拨快一小时,那一天的幼儿园生活乱了套,和平时完全“不一样”,尽管受到惩罚,他仍兴奋无比,至今提起此事还乐不可支。
受父亲影响,万捷酷爱读书,很多“不一样”的创意都来自于读书。当时有两本日本出版的书对万捷的影响非常大:一本是《印刷大趋势》,书中描绘了印刷业未来发展的趋势,要与互联网、IT、出版结合;另一本是《出版大崩溃》,论述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