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印刷经营许可证》两趟就可以办好
- 2008-03-26 08:03:021075
——成都新闻出版业创新纪实
2008年3月21日,又是一个周五,30多岁的李春艳抱着一个大大的文件袋,兴冲冲地来到成都市政府政务中心市*的窗口。此时,窗外的阳光灿烂,温暖的光芒透过玻璃投射进中心大厅,更显明亮与整洁。21岁的张凌枫正在窗口前受理上午的办件。“我们是新办企业,想申请《印刷经营许可证》,今天可是我轻松的一次啦。”谈起自己的梦想,李春艳笑得甜蜜不已。因为自己的企业在武侯区金花镇,那里有很多制鞋企业,李春艳和家人发现了商机。“我们想就近开一个印刷厂,专门做鞋盒!”按照程序,从递交《印刷企业设立申请书》到拿到许可证需要30个工作日。李春艳把张凌枫开给她的资料表拿出来,按照资料表,她需要提供《营业执照》、《公司章程》、《地址证明》……李春艳告诉我们,她没有想到现在要拿到许可证,会这么方便与快捷!因为在过去,办理《印刷经营许可证》要跑到*的业务处室去,而且当时的办理时限是60个工作日。而现在她只需要到市政务中心*窗口,并且只跑两趟(交件、拿证书)就可以了。事实上,李春艳的想法传递着很多新闻出版从业人员的心声。
翻开成都*2008年工作日志,我们可以见到一个由机构改革、资源整合、产业发展链缀出的节点链条正日益彰显成都新闻出版业改革的决心和力度。
2008机构改革:厘清职责 四大板块各施其职责
2008年1月25日,对成都*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一个全新的处室——行政审批处开始对外行使自己的职能。“新的审批处将过去的出版处、印刷处、市场处的审批职能全部集中,形成一个窗口一致对外服务的形象。”谈起机构改革的初衷,市*局长毛大付告诉我们:2006年,我市文化主体产业(新闻出版、广电、文化艺术服务)总收入113.72亿元,其中新闻出版业占85.56亿元,占75.2%。从产业链分析,新闻出版业包括编、印、发、版四个环节,即出版、印刷复制、发行和版权。而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管也包括这四个方面,有时候存在一定的职能重叠,形成交叉。“为了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厘清职责,构建科学的管理构架。”
很多在*干了多年的工作者都以“大刀阔斧”来形容发生在2008年年初的这场改革。
“我们将所有的审批事项全部集中成立行政审批处,将所有的市场监管全部集中到稽查大队,与此同时出版处、印刷复制处、发行市场处和版权处就集中负责这4部分的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此外,还将所有保障部门包括办公室、人事处、纪检监察、财务等集中到办公室。
“下如此大的力气改革,就是想形成一个职责非常清晰,资源非常集中的四大板块。即,事业产业板块、行政审批板块、市场监管板块和保障板块。以此来为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构建新型的科学管理构架。”谈起现在和未来,毛大付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异彩纷呈的远景。
改变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政务中心市*代表夏应添,对此感受颇深。“2004年2月23日市政府政务中心试运行时*便进驻中心。当时*的窗口设在中心的综合窗口中,只有一个行政审批事项——内部资料性图书准印证的办理。”
“那时我们全年办理量就200多件,而人均日办件量有时还不到1件,可是窗口单列后我们将省*下放的涉及局出版管理处、印刷管理处、发行市场管理处三个处室的行政许可项目、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全部纳入政务中心窗口统一受理。16个行政许可项目和4个非行政许可项目都属于行政审批处的审批范围。近3个月来仅受理事项就达到1351件,咨询量540余起。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缩短被服务者的等待时间,市*还直接与省*进行无缝对接。“如果需要在省局审批的,我们会把审批件直接送到省局在省政务中心的窗口中。从而有效避免过去我们窗口人员将待办件送到省局各个职能处室才能进行审核的情况。完全体现了省、市合署办公的优势,达到了一窗受理、一体化运作的一条龙服务。”
变化带来的不仅令深处其中的工作者可以感觉到,更能感受到变化的还来自于被服务者。2008年3月,仙渡包装彩印事业有限公司马文彪要到市*窗口为公司办理“印刷经营许可项目变更”的审批。令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以前需要60个工作日才能办好的事情,居然只缩短到2天!原来,为了让办事者能尽可能的缩短等待周期,市*主动和市*协调,将印刷经营许可项目变更由行政审批转变为行政备案,从而有效简化了程序,为服务对象赢得了更多的时间。
2008资源整合: 带动发展
有人说,新闻出版(版权)是一个很大的产业,除了搭载的内容属于文化意识形态之外,其他生产的整个链条都是产业,而产业则是新经济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新闻出版产业如何发展,如何更好地把产业做大做强,成为了每一个新闻出版从业人员的集体愿景。这一愿景在成都的直接结果是:出版业、印刷业、发行业、版权业的改革和创新。与此同时,改革与创新给政府主导部门——市*带来的更深层次课题是,将用什么样的“姿态”新闻出版(版权)业集体走入春天。
回顾成都的印刷业,可以看见的是已经有的长足进步,可以看见的是通过多年的发展其整体实力已在西部地区位于前列,并成为西部重要的出版和印刷基地。据统计,目前成都市域内有各类印刷企业1222家,复印打印单位1333户,全市工业总产值达61.13亿元,利税7.95亿元。已经形成了一批在四川和西部地区有影响的,培育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包装印刷企业。用来带动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成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方向。
2008年3月20日,花开时节。这一天,30多名成都电子高专的学生来到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印务分公司实习。在这个西部地区设备*、印刷能力强的新闻纸印刷企业的实习基地里,学生们用眼用手用心实践着印刷业的各个环节……
作为公司的总经理姜雪梅告诉笔者,“博瑞印务成立至今,一直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创新观念和机制。公司依托成都商报,已经从45个人的小厂发展成为资产达2亿多元、员工300多名的大型现代化印务中心。”管理创新成为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经验之一。“作为印刷业的,博瑞印务实行全员招聘制,建立了科学的绩效考评制度和薪酬福利制度,并采取了与院校合作开办实习基地、设立‘博瑞奖学金’等多种方式广开人才渠道,增强员工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培养激情创业的企业文化精神。”
创新成为发展的加速器。创新更为企业带来活力与生机。正因有了创新的精髓。我们欣喜地看到,博瑞印务有了自身独特的发展模式和核心竞争力。2007年,实现产值4.05亿元,创造利润8857.8万元,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谈起未来的发展思路,姜雪梅说,“我们要立足报业印刷,充分发挥地缘和区位优势,逐步以市场手段整合本市及周边地区的部分印刷产能,从而实现报纸印刷的集约型经营战略,建立西南地区报印行业大规模印刷企业。”与此同时,还将实施商业印刷扩张型战略,建立西南地区为完善的商印生产和技术体系,力争3年内实现辐射西南的商业印刷旗舰企业的目标。
而在成都,除了博瑞印务,还有一大批可圈可点的企业在美丽的蓉城生根发芽,快速发展。在成都的印刷企业发展*留有它们的名字。成都华侨新苑彩印包装有限公司充分利用跨国集团公司的优势,在成都打造的软包装生产基地;成都永发印务有限公司、四川五牛印务有限公司、成都新图印刷技术有限公司……纷纷进入全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成都如何带动更多的企业做大做强,毛大付谈出了自己的看法。“发展印刷产业,我们鼓励印刷业集约发展的道路,扶持有实力的相对大企业做大做强,并希望引进世界企业落户成都。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想开展印刷业‘人才兴业’工程,对印刷技术人才和一线工人进行系统培训,实行资格认证、资格许可。与此同时还将探索建立印刷企业登记评定制度和印刷设计大赛,鼓励、支持发展数字印刷。”3月的春天,一切孕育生机。变化才刚刚开始,甚至显得没有头绪,但未来却越来越变得可以被预期。
2008产业发展:培养全域成都的增长点
2006年4月23日——第12个“世界图书日”,这一天对成都的图书爱好者来说,不可谓不是一个“读书佳节”。就在这一天,成都市图书馆举行了“成都全民读书活动”。这一年,活动主题是“阅读好书,智慧成都”。全民铺开的读书活动不仅引来了市民朋友的争相参与,还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发行市场管理处温建平处长告诉笔者,当时的初衷,就是希望从2006年开始能按年度举办*的、针对不同群体的、具有吸引力的活动,不间断地深化读书活动的内涵,创建我市读书文化品牌,建设学习型城市。
那一年,活动内容异彩纷呈。成都电视台推出的“书香满城——代言成都的书店”评选活动和“当代青年必读书”栏目,引起省内外学者和我市市民的*反响。市图书馆邀请了阎崇年、流沙河、何大草等十几位全国学者、教授、作家举办了12场读书论坛讲座,讲座内容与人们工作生活密切相关,每次演讲会场气氛都十分活跃,吸引了数万市民前来听课,深受欢迎,提高了城市文化品位。
此后的2007年,全民读书活动内容则更加丰富多彩。这一年,市图书馆评出“超级读者”;这一年19个区(市)县和高新区分别开展了读书演讲、文化交流、图书漂流、图书捐赠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成都,一本读不完的书”主题作家读者现场交流会取得了热烈的反响。
而今年,全民读书活动则又有新的内容。活动将分为三个板块,分别为“你读了吗?——大家都来参与读书活动”,“读书增长知识,知识改变命运——CCTV全民读书活动成都行”,迎接4·23世界读书日——成都读者大游园。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场范围更广、深度更深的全民读书活动将在全市持续而久远的深入下去。
谈起这一系列寓教于民的活动,毛大付说,新闻出版产业的归结点在于阅读市场的开发。有了阅读市场才有新闻出版产业的大发展,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需求。城市和农村成为我市新闻出版业发展阅读市场的重要“制高点”。
2008年3月20日晚上7点,一环路府青路立交桥下“财富·又一城”工地的农民工夜校中坐满了辛劳一天的农民工。这一天,崭新的课本被发放到参加今年夜校学习的农民工手中。轻轻翻阅59页的《成都市民工夜校实用教材》。其内容包括成都概况、建筑业务工人员须知、在蓉务工需办理的手续、建筑施工安全知识、文明施工常识、现场急救知识、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权益保护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几大部分;图文并茂,浅显易懂。
老师翻开书,从章成都概况给农民工们讲起……到成都打工5年的资阳人陈玉,笑着说起了上课的好处。 “以前施工的时候有些理论知识自己是不知道的,可是上了课才知道原理是什么,现在的技术又提高了!感谢全民读书活动给大家带来的实惠呢!”
关心农村群众的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在全民读书活动中令人欣慰的不仅仅是日益规范的农民工夜校,还有正在建设中的农家书屋。
2008年3月17日,35岁的罗艳梅一大早来到郫县唐昌镇战旗村农家书屋,在古色古香的书屋里,罗艳梅拿起了自己熟悉的《中学生家庭教育》仔细看了起来,原来家里有一个正在读初中的女儿,罗艳梅想在农家书屋里多读一些关于孩子如何教育的知识。而闲时到农家书屋读书则成了罗艳梅不可缺少的“业余生活”……以后,能像罗艳梅一样出门几分钟就能到书屋里免费读书的村民将会越来越多。因为,从2008年起成都将新增800个农家书屋。与此同时,未来3年内,全市所有的行政村、涉农社区内都将有一个“农家书屋”,这个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定位为2008“一号工程”的小小书屋将从此承载着村民对新知识新文化的内在要求,并开始逐步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
说起这个“一号工程”,毛大付说,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农家书屋和农民工夜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广大农民普及科技知识,传播*文化,提供精神食粮,体现人文关怀,努力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文化消费需要。“以此来着力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促进农民读书用书,开启智慧,活跃和丰富文化生活。让农民工在休闲的时候能学习到更多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
阳春三月,一切如新。无论是行政审批改革,还是带动产业发展,成都新闻出版业的融合与演进必将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