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限塑却难逃悲剧?品牌企业能否成为“塑料回收再生”引领者?
- 2022-05-19 09:05:341206
“数千年后的考古学家挖掘到我们这一时代的地层时,会不会发现里面塞满了不朽的抛弃物,如瓶盖、包装纸、吸管和打火机——一个被垃圾所噎死的文明?”苏珊·弗赖恩克尔在她的著作《塑料——有毒的爱情故事》中,提出了一个悲观的预言。
如今,为了避免“”一语成谶“”,全世界各国又站在了一起。
—1 —
全球限塑难逃公地悲剧?
塑料污染全面拉响警报,各国纷纷投入了这场“白色之战”。
国际能源署(IEA)统计数据显示,过去5年中,60多个国家对一次性塑料制品实施禁令或征税,中国、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甚至开始将“限塑令”升级为“禁塑令”。
联合国环境大会更是多次设置会议专门讨论与制定细则,来解决这个全球共有的“白色癌症”难题。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续会通过《终止塑料污染决议(草案)》,是自《巴黎协定》签署以来环境多边协议取得的最重要的进展,它也是对未来世代保险共识的约定,全球“限塑令”从此有了法律约束。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认为,这项决议体现了三个共识:第一,设立一个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并于今年投入工作;第二,着眼于塑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而不仅仅是末端管理,这意味着要在设计阶段就将塑料产品的重复使用和回收利用纳入考量,并且对塑料污染提出多样化的解决方案;第三,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技术提升、能力建设与科技的交流合作。
不过,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崔野认为,塑料污染是典型的“公地悲剧”问题,此前虽然也有很多国家对此做了正向的宣示和表态,但在这些宣示的背后,对其真实的治理意愿还有待进一步的考察。特别是当国际公益与国家私利发生冲突时,其参与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治理的意愿就会急速减弱,这一点可以从美国和日本拒绝同七国集团其他成员国签署《海洋塑料宪章》中看出。
此外,不同国家在治理能力和治理意愿上存在的差异,使得由所有国家同时、同步推进塑料垃圾治理的难度较大。治理需求与治理资源的分布失衡更是加大了这一难度。
比如,科学研究表明,东南亚海域的塑料垃圾污染情况极为严重,且这些塑料垃圾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过往船只的倾废,以及发达国家向该海域沿岸国家的越境转移。这要求沿岸国家与域外发达国家共同承担起治理责任,调动各种资源向这一地区集中,以解决海洋塑料垃圾问题中的主要矛盾。
然而,崔野指出,全球海洋治理的政治属性使得应然的期待并未转化为实然的举措:一方面,该海域沿岸多为发展中国家,可运用的资金、装备、技术、人力等资源十分有限,且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协调难度巨大,致使其难以在海洋塑料垃圾治理上充分投入;另一方面,治理资源更为丰富的美欧等海洋强国距离这一海域较远,且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它们更加关注本国或本地区海域的治理,未能对这些治理资源薄弱的国家提供实质性援助。
—2 —
品牌企业的行动
人类是否能解决自己制造的麻烦?
著名管理学学者彼得·德鲁克在《把社会问题转化为商业机会:企业社会责任的新意义》一书中给出的答案是:把社会问题和社会需要转化为可以盈利的商业机会。这或许是对于人类解决塑料危机最乐观的估计。
实际上,世界知名国际企业也确实意识到其肩负的社会责任,纷纷站在了限塑禁塑的第一线。比如,2018年夏天,星巴克宣布,其全球所有店面在2020年前淘汰一次性塑料吸管;联合利华承诺到2025年,把塑料包装的使用量减少10万吨以上,并加快再生塑料的使用;2021年,可口可乐宣布推出一款百分之百由植物基塑料制成的瓶子……
各大电子品牌加速推进再生料使用。联想承诺到2025年,全线计算机产品100%含有再生塑料,累计使用量达到13万吨;惠普计划到2030年,在惠普产品和包装上实现75%的资源再利用率,在产品设计中采用可再生和可回收材料;戴尔计划到2030年,客户所购买的每一种戴尔产品,都将含有重复使用或同等回收材料,产品包装将100%由回收材料制成,50%以上的产品也将基于“回收或再生材料”而制;三星2022年的产品线将配备SolarCell遥控器,该遥控器由回收材料制成,该材料也可用于该品牌的电视和显示器……
多家车企也开展再生塑料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彼欧与道达尔能源于今年4月初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手设计和开发由循环再生聚丙烯制成的新型塑料材料;雷诺今年新上市的Mégane E-TECH Electric车辆内部,仪表板、中控台、头枕和地毯等许多部件均使用回收材料制成;近日,佛吉亚与威立雅签署合作研究协议,将共同开发用于汽车内饰模块的创新化合物,目标是到2025年,在汽车内饰模块中平均使用30%的回收成分。起亚汽车(Kia)计划到 2030 年将其在成品车中的再生塑料使用率提高到 20% 以上……
未来留给这些企业的命题还有很多,但它们必须成为通往无塑料和气候安全的未来引领者,因为它们有能力、手段和资源来将这一愿景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