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第三十一次会议就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 2021-10-28 09:10:1824495
摘要如下:
问题1:下一步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落实法律要求的“三化”原则,推进法律全面有效实施,依法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答:
重点抓好5项工作,即进一步强化法律实施保障;进一步形成监督执法合力;进一步攻坚防治重点难题;进一步提高综合治理能力;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协同共治。
包括完善危废经营许可和转移管理等配套法规制度建设,修订完善危险废物贮存、焚烧以及鉴别等方面污染控制标准规范,加快推动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制修订工作,研究设立中央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等。
包括深化多部门协同联动和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充分发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作用,进一步督促地方各级政府切实履行管理责任,始终保持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违法行为行政和司法联合严厉打击的高压势态,进一步完善固废全过程监控尤其是信息化追溯制度,大力推进各部门间信息数据共享等。
包括力争到2025年底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严厉打击“洋垃圾”走私,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抓好快递包装和塑料污染治理,稳步推动“无废城市”建设等。
包括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应急处理能力建设,鼓励引导固废生产单位开展多方合作,提高废旧金属、废塑料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统筹布局区域性特殊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建设国家和区域性危废风险防控技术中心,加大对动力电池等新兴领域固废回收利用技术研究等。
包括继续大力做好固废法宣传,创新宣传培训方式,加大企业、居民固废污染防治信息公开力度,持续曝光违法违规典型案例等。
问题2:如何进一步加快推动垃圾分类,推动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上述问题包括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推进还不平衡,一些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有的地方还存在着“前端分类投放,中间一车拉走”“先分后混”的现象,以及一些城市没有正规的建筑垃圾消纳场所等)
答:
就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来看,目前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如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了分类系统,但也只占地级及以上城市总数的18%,而且46个重点城市本身进展也不平衡;如不少城市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分类处理能力不能满足需求;如宣传教育还需进一步深入。因此,下一步将从4个方面着手——
(1)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责任制,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2)加强分类系统建设;(3)推动习惯养成;(4)完善垃圾分类法规制度体系,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评估机制等。
就建筑垃圾治理来看,“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开发建设方式尚未根本转型,全国城市建筑垃圾年产生量20亿吨,工程渣土(弃土)和工程泥浆约占建筑垃圾总量的70%到80%,拆除垃圾约占15%到20%,工程垃圾、装修垃圾占比不足5%,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利用率只有35%到40%,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因此,下一步将从4个方面着手——
(1)建立健全政府统筹、条块协作、各部门和单位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2)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严禁大拆大建,发展绿色建造,推进源头减量;(3)建立全过程管理制度;(4)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如落实税费优惠、用地保障等支持政策,健全再生建材产品标准和认证制度等。
问题3:如何加强危险废物管理,加大打击力度,依法严惩违法行为?
答:
自2020年以来,生态环境部联合司法部门,主要是公安部、最高检,开展了联合执法行动,2年来共查处9600多个案件,罚款8个多亿,办了74起行政拘留案件,将1500多件涉嫌犯罪的移交给公安机关和司法部门处理,有力打击了涉危废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日常监管方面,也针对危废的一些关键环节加大了信息化的监管力度,去年以来开展了涉危废专项整治行动,总共排查了6万多家企业,发现25000多个隐患,目前95%已经整改到位。能力建设方面,“十三五”末期和“十二五”末期比,利用能力和处置能力分别提高了1.6倍和2.3倍。
下一步将保持对违法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针对危险废物转运环节违法犯罪行为多发的问题,加大监管力度,把“一张网”延伸为“一张图”,就是可视化监管(40多万家产废单位已纳入信息化管理),建立区域性集中处置中心,来解决特殊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问题。
同时,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大案件审判力度,健全完善裁判规则(包括研究制定关于审理生态环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审理生态环境侵权案件适用禁止令等司法解释),加强司法与行政执法衔接等。
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就异地倾倒危废这个问题作了补充回答,表示难点在于异地倾倒危废黑色产业链的源头治理,以及危废运输过程的监管。最高检对此采取了针对性措施,下一步仍会针对性开展行政公益诉讼,加大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
问题4:如何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依法防治危害公众健康和污染环境?
答:
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强化多部门的综合治理,加快医废处理的建设能力,着力解决偏远地区处置的难题,坚持专项治理和日常监管相结合等。
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卫生健康委以及生态环境部等三个部门一起印发方案,安排中央投资45个亿,支持全国479个项目建设,医废处理能力大幅度提高。5月到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和生态环境部等七个部门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目前,医废处理的能力水平大幅提高,大大规范了这项工作。
而针对暴露的一些问题,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也将抓紧修订医废分类目录,继续开展医疗机构医废综合整治工作,以国家监督抽查为抓手,强化医疗机构的法律意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处置能力的建设,不断补齐短板,提高能力。
生态环境部补充说,自去年至今,生态环境部基本上每周都在调度各地医疗废物的处置能力情况,一旦发现他的处置能力不能适应,我们会要求地方及时调整、及时整改、及时提升。
问题5:在工业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方面,国务院相关部门下一步有什么具体的举措?
答:
工信部回应称,近年来通过加强规划政策引导,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化发展,推进先进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等方式,“十三五”综合利用大宗工业固废取得积极成效。后续,工信部还将加快制定出台《“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计划“十四五”再建50个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聚焦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更新发布《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鼓励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用联合创新,重点围绕冶金渣、赤泥、磷石膏等复杂难用固废加大技术攻关力度;研究制定《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问题6:如何采取措施推动农膜、农药包装的回收利用,防止造成污染?
答:
目前,全国农膜回收率稳定在80%以上。农业农村部着力加强全程监管,全面实施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行动,推动相关主体落实回收责任,做好技术研发应用,强化宣传引导,确保2025年全国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分别达到85%、80%以上。
问题7:下一步如何更好的推动塑料制品生产和使用源头减量,更加有效地推动塑料污染的治理工作?
答:
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2021年1-6月,餐饮外卖领域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约8.85亿套,物美、永辉、沃尔玛等大型连锁超市的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消耗量环比降低超过65%。邮政快递站点之间的可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超过90%。可降解塑料产能比2019年增长一倍,已超过50万吨,在建和规划建设产能约500万吨。2020年废旧塑料再生利用量达到1600万吨,废旧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瓶再生利用量达到380万吨,再生利用率约85%。全国农膜回收率达80%,部分地区超过85%。完成2.4万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实施长江经济带“清废行动”,清理各类固体废物5676万吨。
下一步,针对塑料污染治理将4步走——“控源头”、“促替代”、“强处置”、“抓整治”。
问题8:人民群众对包装垃圾问题反映强烈,如何采取积极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答:
国家邮政局将在5个方面加大力度——(1)注重总结有效做法,在“巩固”上加大力度;(2)注重优化快递包装,在“减量”上加大力度;(3)注重创新应用模式,在“循环”上加大力度;(4)注重履行法定职责,在“监管”上加大力度;(5)注重构建共治体系,在“协同”上加大力度。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补充道,商务部主要通过源头减量,减少外卖包装物的使用等方式加强治理,对电商快递,主要是引导电商平台通过优化包装、开发智能算法、推广原装直发和可循环包装等方式,目前电商快递不再进行二次包装的比例已经达到76%。
下一步,商务部将按照源头减量、环保替代和循环利用这三条路径来推进电商外卖包装治理。如印发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如出台部门规章《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报告管理办法》等。
原标题:全国人大第三十一次会议就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相关资料下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进行专题询问.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