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塑料的环境足迹评估》:塑料循环成未来趋势
- 2021-01-06 09:01:331699
【包装印刷产业网 热点关注】2020年12月28日,中国石油消费总量控制和政策研究项目举办线上发布会,发布了新报告《中国塑料的环境足迹评估》。该报告由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撰写,主要分析了塑料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塑料消费减量的目标、路线图、保障措施和预期效益等内容。
据报告内容显示,如果仍以目前的惯性模式发展,到2050年,塑料生产将消耗20%的石油,生产和使用的碳排放约占碳预算总额(2摄氏度情景)的15%。而我国作为重要的塑料生产与消费大国,从1991年以来,初级形态塑料生产加速,截至2019年,全国初级形态塑料产量累计已超过10亿吨。
大量塑料产品的生产与加工,势必会带来更多的废弃塑料。而塑料垃圾会对环境产生怎样的恶劣影响成为社会共识,从环境容量的角度而言,塑料已经成为“超级垃圾”。如何进一步降低其带来的危害已然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
*,随着我国禁限塑力度的加大,“可降解”塑料开始被频频提及。但是,可降解并不能等同于100%降解。从此前发布的《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分类与标识规范指南》(试行)来看,生物降解率达到90%以上,我们就普遍认为这是“全”降解塑料了,但这类全降解塑料在堆肥、土壤等环境条件中发生降解时,所含有机碳有一小部分(即小于10%)会变成生物死体或矿化无机盐。
由此可见,可降解塑料并非解决塑料垃圾痛点的“*答案”。而事实证明,“可降解”也并不等同于低环境影响。在本次发布的报告中,同样提到了这个观点。塑料的本质碳龄、在产品链中的位置,加上后端处理处置方式,共同决定着其全生命周期的综合环境影响。如果处置的方式是焚烧,化石基的可降解塑料比不可降解塑料更不环保。甚至于,扩大垃圾焚烧规模不仅会损害公众健康,还会加剧财政负担和资源浪费。
因此,循环利用塑料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据报告显示,每1吨废塑料保守估计可替代0.67吨洁净的树脂原料,由此避免1吨石油资源消耗和1吨垃圾焚烧,综合减排5吨二氧化碳。
报告认为,推动塑料经济从开环的线性模式走向闭环的循环模式,是一场从理念、技术、管理及生产、消费的系统性变革。由此提出了未来15年我国“塑控”的总思路:从原料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使用及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环节入手,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与风险控制入手,改革机制体制,加速发展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新塑料经济模式。
此外,基于环境足迹的研究分析,报告提出了我国“塑控”的总策略:分类管理、减量发展、抓准热点,以政策优化与创新发展作为促进与保障机制。并进一步强调我国未来的“塑控”要抓住超市、餐饮店等热点场所,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等热点产品,捆绑及赠品型销售和包装型搭售等热点行为,以及产业链服务保障创新,包括生产者包装设计创新、外卖餐具利用模式创新、物流包装利用模式、塑料回收分类创新。
部分资料参考: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中国电力报
原标题:《中国塑料的环境足迹评估》发布,塑料循环模式成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