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升级,看重拳出击之下的农膜污染问题
- 2020-01-08 17:01:031485
【包装印刷产业网 热点关注】农膜在农业中的使用十分常见,农膜具有保温、增肥、除草等作用,是广大农民农业生产中的好伙伴。据统计,我国每年仅地膜的年用量就高达百万吨,并且逐年增加中。然而,在庞大的农膜用量数字的背后,农膜残留超标的问题越来越令人难以忽视,农膜污染正逐渐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新痛点。
一把辛酸泪:从助力生产到制造污染
我国在范围内薄型化农用薄膜生产水平上处于较高的地位,农膜种类多样,适用于不同功效的棚膜、地膜以及针对不同农作物使用的农膜产品应用广泛,农膜的使用带来农产品的增产,保证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农膜产业也因此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并且农膜作为塑料产业中重要的产品门类,也在促进着我国塑料产业的发展运行。
但是随着农膜的使用量和时间的增长,农膜不当处理带来的危害正逐渐显露出来。农膜降解期漫长,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膜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并且不少农户采用的焚烧法还会对水源空气造成新的威胁。
而且超薄地膜在国标的打击之下仍然在市场上拥有广大的客户群体。超薄农膜通常使用劣质材料制作,加之不规范的工艺与落后的设备,更低成本投入使企业能够以低价将产品打入市场,受到了农民的广泛欢迎。但是随着地膜渐薄,其回收难度也在增加,并且往往超薄地膜使用的线型聚乙烯材料耐候性很差,在自然条件下老化变脆,散落在土壤中无法回收,超薄农膜的使用为农膜污染治理带来新的困扰。
这些问题对农业生产产生阻碍,农产品质量、产量也因此受到影响。*“重使用,轻回收”的使用模式正令农膜在助产与减产的天秤上向不利的一方倾斜。
法规指路:为农膜回收提供政策支持
农膜回收是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路上的一大制约问题,为了处理好这个问题并建立健全农用薄膜管理制度,我国近年来连发多部相关政策:
2017年5月16日,*印发《农膜回收行动方案》,;2018年11月7日,*、*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2019年5月28日,国家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农用地膜污染防治的意见》……经过不断地补充,这些政策共同指向了“到2020年建立工作机制,明确主体责任,回收体系基本建立,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全国地膜覆盖面积基本实现零增长”的目标,并致力于“到2025年,农膜基本实现全回收,全膜残留量实现负增长,农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
2019年12月6日,*起草了《农用薄膜管理办法(施行)(征求意见稿)》,并已于昨日结束了1个月的意见收集工作。在该征求意见稿中,对农膜的生产、销售及使用环节进行了规范(其中包括对全生物降解与非全生物降解薄膜的区分标注、不得采购销售不达标农膜产品、不向农膜使用者销售非农用薄膜产品等),明确了农膜的回收主体,并且对于农膜的残留检测与市场监管制度还进行了规定,将监督检查措施与法律责任进行了说明。
并且目前多地根据国家已有部署,要求试点“谁生产、谁回收”的地膜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实现地膜生产企业统一供膜、统一回收。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农膜回收和污染治理的关注度日渐提高,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科技加身:更助消减农膜污染问题
废旧农膜的回收,不仅可以减轻土壤的负担,废旧农膜本身也是一种可再生资源。通常情况下,通过熔融造粒,可以将农膜制成再生塑料颗粒用于制造新的塑料制品,实现资源的循环再生。
而除了将农膜回收再生之外,生物可降解农膜也成为农膜污染治理的重要突破口。
去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农用地膜污染防治的意见》中提到,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者使用生物可降解薄膜,而在其之后2019年6月5日在昆明召开的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农用薄膜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上,多位专家学者也表达了对生物可降解地膜的支持。
数据显示,生物可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相比可实现作物平均增产5%~10%,并且具有后期破解快、通透性强的特性,其降解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友好。提升地膜强度、提升破裂和降解可控性、保质降本是目前生物可降解地膜的研发方向,行业标准及扶持政策的规范也亟待解决,击破这些难点将有望带来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增长。
结语:多年来的不合理使用令农膜陷入了尴尬境地,为增产增收而生的农膜如今已发展成农业污染问题中的一大难题,可谓令人唏嘘。近年来关于农膜污染治理的政策法规不断出台,我们看到国家正加大力度对农膜污染问题进行整治,无论是企业或是个人,都是农膜回收链条中的主体。废旧农膜的回收再生、生物可降解塑料的产业发展将是解决农膜污染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在这方面,塑料产业也将肩负沉重使命。
资料参考:广东省塑协、全塑联、农资导报、土地论坛
原标题:治理升级,看重拳出击之下的农膜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