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让垃圾分类更智能
- 2019-11-08 10:11:09949
【包装印刷产业网 热点关注】“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指示充分说明,垃圾分类已经上升到国家环境保护战略层面,垃圾分类已经是势在必行。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在上海市得以实行,这则条例标志着我国在推行了20多年的垃圾分类后,终于真正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随后杭州、北京等城市紧随其后落实垃圾分类工作。
但是,我国垃圾分类的知识还未普及也尚未形成习惯,在“你是什么垃圾”的灵魂拷问下,各种“代扔垃圾”、“智能分类”的创意开始不断出现。目前,我国多个城市都在借助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大力推行“互联网+垃圾分类”新方式,推广城市垃圾减量分类智能化管理模式。
例如,近年来,澳门特区市政署开始采用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在澳门全区多个封闭式垃圾房引入垃圾量监测系统,用于掌握各个垃圾房的新状况。
据了解,通过采用物联网技术,管理人员不用再依靠传统的管理模式,定时派员至各区视察,才能得知垃圾房的新状态,解决了过去不仅处理时间较长,亦难以掌握同一时间点上各区垃圾房整体情况的问题。
此外,凭借全天候不间断运作的传感器持续收集垃圾数据,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管理人员可掌握澳门各区不同季节、不同时段及特别日子的垃圾情况,针对高峰时段提早部署,调整收集时间和路线。而垃圾量监测系统具备房内温度变化侦测功能,通过温度变化提示,得知垃圾房是否存在异常情况,让管理人员及时作出跟进。
当前,垃圾回收现已成为智慧城市的一环,成为业界多数人士的共识。业内人士指出,从国家的规划可以看出,智能化处理系统是垃圾分类的发展方向。智能化、大数据、物联网、传感器等创新技术,将成为企业深度参与垃圾分类产业链的“法宝”。
面对繁琐的垃圾分类,一些企业开始探索和研发如何实现垃圾智能分类产品。如基于传感器的垃圾分类技术,某企业发明了一种带有智能监控装置的多功能垃圾箱,其采用红外检测器对垃圾进行检测,再将检测的数据传递到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再控制分类装置进行垃圾分类。
为了解决垃圾分类检测精度不高和无法细分的问题,某企业发明了一种垃圾分拣识别装置,该装置包括光学传感器、声音传感器、金属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重量传感器五个传感器,由五类传感器的检测参数共同判断垃圾种类,从而提高了识别垃圾的精度。
随着垃圾分类在全国的落地推行,更多的垃圾智能分类装置将被应用于垃圾分类中。但是,目前我国垃圾分类技术还存在不足。首先,人工智能成本较高,改造升级现有的设备使之具备数字化、联网化的功能,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暂时无法广泛应用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垃圾分类中。
其次,垃圾分类不够细分。垃圾通常简单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而实际生活中垃圾的细分程度要求更高。如上海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还将垃圾细分为干垃圾和湿垃圾等。
因此,相关企业和研发主体应针对垃圾分类的市场需求、技术不足等领域加强研发,并注重技术落地应用。只有提升垃圾智能分类技术的智能化水平,垃圾分类才会更加简单、快捷,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原标题: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让垃圾分类更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