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瓶、罐在成型中出现的缺陷原因及其分类
- 2019-06-26 13:06:482885
【包装印刷产业网 热点关注】成型是瓶罐玻璃制造过程的重要工序。成型缺陷产生的根源来自于多个方面。因而只有完全弄清成型方法的特点后才能发现缺陷产生的真正原因。
一、 缺陷起因与分类的概念
在这里只介绍具有一般性质的缺陷。它们可能是与玻璃本身的性质有关,也可能是在成型前后或是成型过程中形成的。由于各种成型缺陷之间有类似之处,其形成的原因也可能属于同一类型。
分析瓶罐玻璃制造过程中出现的缺陷,通常应把握如下两个基本要领:
1、缺陷发生的起因:
①由玻璃液造成的缺陷;②由冲击造成的缺陷;③由操作上的缺陷;④与模具相关的缺陷。
2、缺陷起因的分类:
按制造方面造成的缺陷分类:①热缺陷;②冷缺陷;③机械调整不良的缺陷。
按用户验收标准分类:①危险缺陷;②重要缺陷;③一般缺陷。
二 、缺陷的来源
1、在瓶罐玻璃制造过程中出现的玻璃缺陷有很多,有些缺陷不在行列式制瓶机操作者能解决的范围之内,例如,结石或易于被撕裂的玻璃之类缺陷。可是绝大部分的缺陷是来自滴料式供料机或行列式制瓶机。有可能是操作方面的问题,也可能是机械本身在制造上或性能上质量存在问题。
2、为了更好的了解与成型缺陷产生原因的有关问题和讨论切合实际的防治措施,首先应确定玻璃在成型性能方面的哪些物理参数以及至少是简短地介绍一下玻璃瓶罐行列式制瓶机的操作原理。当然重点还是讨论与成型过程本身紧密联系的哪些成型缺陷,也就是可以在成型过程中可以找到原因的缺陷。
3、各种不同的成型方法都要求分阶段准确控制玻璃的物理性能。成型过程中要求玻璃在开始时能在模具壁面上流动而在一定形状后由于经济上(也是时间上)的原因又希望玻璃尽可能快速凝固。对玻璃料坯施加的力(重力、压力、拉力等)超过玻璃料坯内部的分子阻力。如黏度、表面张力等时就会使玻璃流动。成型过程与玻璃中含热量持续减少紧密联系。而玻璃的黏度又和温度密切相关,这就是玻璃的热传导和热辐射成为成型过程中另一些重要的物理性能。
4、黏度、表面张力、热转导及辐射三种物理性能互相之间紧密联系,都由玻璃的组成和温度决定,其中对成型方法及成型过程特别重要的是黏度的变化情况。实际生产中*以来习惯用玻璃料的“料性长”及“料性短”来描述玻璃的倾向性。所谓“料性长”是说玻璃能在较长的加工时间范围内保持所要求的可塑性;而“料性短”则是玻璃凝固的快。
5、如果不同时考虑玻璃的热辐射性能。想使玻璃按它的黏度变化来满足规定的要求也是不可能的,玻璃的性质(黏度及热辐射性)与瓶罐玻璃的机械成型过程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比如:绿色玻璃料坯的棱边部分较白色玻璃料坯凝固的快。而后者在重热时由于辐射透过能力强又会由玻璃内部强烈加热。
6、玻璃的另一种起干扰作用的性能是析晶倾向。例如在供料机部分,从玻璃液流动的方向看。在流动的玻璃熔体旁停滞的玻璃液在一定温度下会产生析晶,这些晶体(大多是针状或小棒状)如果在成型过程中被带到制品上(瓶罐的壁内),特别是受内压的容器就容易造成破损。
消除析晶的方法是改变玻璃料的组成,或减少玻璃料在供料机中的停留时间(即增大每小时的通过量)以及控制温度(避开“析晶温度”),这些都是每天很容易做到的事。
三 、查找缺陷的途径
寻找成型缺陷产生的根源,绝不应忽视玻璃所经历的熔制及玻璃加工工艺过程,而是应在作为缺陷的“潜在”根源的玻璃熔体及玻璃的性质作详细研究方面多下功夫。
原标题:玻璃瓶罐成型中缺陷的起因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