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网

登录

印刷老兵谈印刷之印刷业的“知”与“行”

2018-03-06 09:03:122944
来源:中国包装印刷产业网
  【中国包装印刷产业网 企业关注
  宣传广告、菜谱、个性化台历、童书……,印刷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融于我们的生活之中,默默无闻地服务于每一个人。
 
  而我们之于印刷的态度,或是因为太熟悉,所以反而看不到其存在之重要。
 
  相较于印刷圈外人与印刷的小火花,印刷人,之于印刷,则有着更多的故事、更复杂的情绪——他们,如是说......
 
  作为一个在印刷业工作、学习、思索、浸润了半个多世纪的老兵,我一直坚信印刷是一个有温度、有思想、有前途的行业,而每每谈起印刷这个话题,总是感慨万千。身处行业多年,亲身经历且深切感受了些许,此次我仅就我所感受到的印刷业在“知”,即软实力方面的显著进步,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行”,即实践,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从分散到集合
 
  刚到印刷厂工作时,我听说有心的前辈,不仅努力工作,还注重思考、总结,创新生产方法。如周清香检字法,如在油墨中添加油脂而使油墨发亮等小窍门,又如当时我所在印刷厂印制《选集》拼版时采用的套红样的工艺,等等。但这些微总结和创新,一般流传于各个印刷厂的内部,基本都被企业不自觉地封闭在信息孤岛内。
 
  在当时的环境下,信息封闭情况的存在有其客观性和必然性,后随着各地印刷研究所及印刷类杂志的陆续成立,印刷人对“知”的认识逐渐迈上新的台阶。特别一提的是,多个印刷类杂志的创立,使分散在印刷厂内部的、关于“知”的经验教训、心得体会,有一个在行业内公开展示、沟通交流的平台,使得一己之得/见为需要者所知/用,产生了举一反三的放大效果,并为其中具有普遍价值的内容升华为更高层次的规范乃至标准,提供了素材。同时,杂志还传递出新的行业政策,以便企业遵行;发布一些与技术研发相关的国内外新信息,用他山之石引导启发广大印刷人攻己之玉。
 
  从基层到顶层
 
  全国及地方印刷协会的创立,使印刷人有了自己的有形组织。协会通过不断强化自身功能,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印刷行业发展的活动,其组织的展会,各种论坛、培训等,使印刷人可以面对面地针对已知、未知事项进行坦诚的交流探讨。尤其是对交流内容的设计,从原来的由基层出发到后来的顶层设计,增加了主动设计的课题,进行前瞻性的探讨,使大家对“知”的探讨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从技术到管理
 
  随着对生产力发展认知的逐渐提高,我们对印刷的关注面也不断扩大,从以纯技术为主拓展到管理领域,从以物为主拓展到物、人并重,直至以人为本。如不少企业老总花费重金参加业外培训,进行学习。
 
  从经验到标准
 
  技术本身也有一个升级的过程,那就是从经验到标准。行业内早期的标准,就是各级技术工人考级参考的应知应会。而改革开放后,行业开始引进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以及职业健康、环保、信息安全等标准,现已形成全面覆盖管理各个领域的体系。
 
  同时,我国从翻译借用标准也进步到负责修改制定部分标准。这些标准,既有作为印刷业进入门槛和仲裁与客户纠纷依据的产品标准,也有为实现产品标准而制定的作业标准。且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在实践中各企业标准也在不断地出新、修订、调整,为行标、国标乃至标准的修订积累素材。
 
  从师徒到院校
 
  *以来,印刷技术的传承都是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的,其弊端是一个师傅一个令。自上海印刷专科学校创立开始,行业内有了院校化、标准化的统一的印刷人才培育平台,而北京印刷学院的成立,以及其他高等院校内印刷专业的开设,又将人才培育推到高等教育的水平。
 
  当然,院校教育也有其不足之处,根据我十余年从事印刷专业外聘教师工作的体会,我发现印刷院校教育除了有我国教育的共性问题——对学生知识灌输有余、能力培养不足外,还存在着印刷教材的内容总是赶不上生产实践这一问题。
 
  从计划到市场
 
  改革开放后,印刷业从计划管理改变为市场化经营,印刷人的认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行”的方面,如过去都是等客户上门,现在则是走访客户,争取订单。在“知”的方面,如多个印刷媒体都推出了以营销市场、全产业链、行业分析等为关注焦点的栏目与文章。
 
  从盲目到引导
 
  市场经济具有可有效配置资源的优势,但确也有信息反馈滞后的问题,因而会造成资源配置的盲目性和浪费。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认定印刷行业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故采取完全放开政策让其进行市场化的自由竞争。待一段时间后便出现了暂时的乱象,有些是市场化初期不可避免的,有些是企业违规违法造成的。随后,印刷管理部门进一步探索对于已然市场化的印刷企业的管理,主要措施是抓法规管理,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秩序。我也曾建议:聚焦介入门槛,即将过剩的、同质化的生产力拦在门外,以维持区域供求关系的平衡,同时还要批准*的生产力进入市场,以替代落后的生产力,促进印刷业的升级发展。
 
  就行业组织而言,要做好大数据统计、发布,以及趋势预判的工作,以为投资者确定投资方向、存量印刷业者进行产品战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从单干到整合
 
  受我国几千年小农经济传统的影响,*以来,我国印刷企业多是小而全、中而全、大而全,万事不求人的资源配置模式。此后,随着现代管理理论逐渐被引入我国,印刷业才开始认知并实行专业化+外包。如温州小企业自发地进行专业化分工+上下工序间的合作,北京等大城市周边的乡镇装订厂以自己之力弥补印刷厂印后能力不足,等等。同时,全产业链理论的出现,促进印刷和上下游企业的结合,如参股纸企、兴办教育内容生成企业等。
 
  从封闭到跨界
 
  过去,印刷只是将静态的符号显示在各种介质上。后来逐渐有了立体书、有声读物,现又和二维码、AR、VR技术相结合,使印刷品成为各种视频、音频、虚拟场景的入口。
 
  谈及跨界,已有先行的印刷企业迈出了实践的步伐,如雅昌从画册印刷扩展到画家资料库,画作展示、拍卖;盛通投资教育内容的生成;亦有印刷企业从票据印刷跨界到搭建税务实施平台,等等。
 
  从现实到虚拟
 
  自21世纪初开始,随着计算机技术从单机到局域网、互联网、云端,再到移动终端的发展,印刷也开始了0与1 的进程。技术方面,王选院士发明了汉字生成技术,可用计算机录入文字,继而发展到对图片进行分色、组版。管理方面,北大方正等企业相继研发出印刷厂用的ERP系统。信息交流方面,印刷网站逐次创立,使印刷人可以随时随地实时了解印刷事态,并且进行双向交流。
 
  目前,我们谈论多的印刷与互联网的结合,就是印刷电商,现我国存量已达三位数之多。我认为,经过竞争并购,印刷电商的数量必然会减少,终留存少数的体量大的强者。
 
  从遵从到逆管
 
  *以来,印刷业基本都是遵从上级的指示和精神办事,当然,这是正确的,今后还应继续。但高水平的执行,应当是实事求是,如有不同意见,可积极向上级反映以寻求解决之道,这在管理新理论上叫“向上管理”,也称“逆向管理”。近年,在政府集中力量推动绿色印刷的进程中,印刷业的行业组织集中表现了对向上管理的认知和实践,就我所知的如北京印刷协会、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等都有较为突出的表现。
 
  从必然到自由
 
  人们对事物的认知,都有一个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我们对印刷的认知也是如此。我认为,经过多年尤其是近年的努力,我们正在一步步地走向,并且在部分领域已经达到自由王国。
 
  就战略层面而言,国家有依据总体规划、印刷大数据和发展趋势制定的印刷总体规划目标。
 
  就执行层面而言,行业内有研发重大项目的产业联盟、专业的研究机构和印刷院校,以及各大印企的研究院所和实验室。这些带有战略性的项目,一般都是颠覆性的创新,需要举印刷等多行业乃至国家之力,开展更有意识、更自觉、更有组织力的大攻关、大协作。
 
  就企业的微观层面而言,我们需要的是产品、技术、设备、工艺、材料,乃至管理等方面的不间断的提升和微创新。在具体实施上,要创立*的技术和管理*,并尽可能标准化,继而将其通过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推广复制到更多的企业。此外,以颠覆性创新对企业进行改造,就可以提升整个印刷业的水平,使我国由印刷大国走向印刷强国。
 
  在印刷行业从业几十年,亲历了印刷的发展,感受到了行业及印刷人的改变,谨以此文记录我所感受到的行业软实力的变化,希望更多向着更好方向发展的改变会逐渐显现。

上一篇:涨价函满天飞!原来纸价飙涨都是因为它!

下一篇:进口限废推升造纸行业集中度 两逻辑助价值攀升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