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骨铭心”的环保执法,真是涨价背后的“主因”?
- 2018-01-02 09:01:392799
导语:提到供给侧改革,人们常常想起的就是环保督查、环保执法等等词汇,同时还会自然而然地与原材料、工业制品涨价联系在一起,这些对近几年的造纸厂来说,体味的很清楚。姑且放下环保是不是促使涨价的真正原因这一点不谈,即使我们可以拒绝“一刀切”式的环保,但却不能逃避环保是在“还债”这个事实。
环保供给侧改革让业界颇有微词
随着环境执法不断趋严,环保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让一些产业界人士有所微辞,特别是在部分工业原材料价格近两年持续走高,今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速从上半年的6.9%放缓至6.8%,第二产业(工业)增长率由二季度的6.4%降至6.0%的情况,环保影响经济论被重提,“一刀切”问题被广泛议论。9月“舍弗勒”事件以“零部件断供损失三千亿”、“环保断水、断电”、“环保冲击实体经济”等关键词引发了更大规模的讨论。网络上,环保督查限产、停产造成大量失业,环保检查早餐店关门,环保造成物价上涨成为热门讨论话题,甚至出现要环保更要民生的呼声,将环保与民生对立起来。
事实上,官方也对这种声音进行了多次回应。在十九大新闻中心记者会上,环保部长李干杰对记者有关“工厂停产对就业影响”的问题,回应到 “十八大以来,尤其是近两年来,开展的环保督查也好,还是在重点地区开展的环境执法专项行动来讲,环境保护并没有影响经济发展,在环保督查中,我们也是紧密跟踪了经济数据的,开展了环保督查的省份,经济没有受到影响,某种程度上比原来还要好。主要城市的调查失业率已经降到近些年来低水平。如果说近些年来我们加强环境保护影响了就业,那就不会有这样一个数字。”
关于环保“一刀切”的问题,环保部在28日新闻发布会上同样做出了正面回应,“确实存在个别地方,尤其是个别基层党委、政府,由于担心督察问责,不分青红皂白,采取紧急停产、停业等简单粗暴方式应对督察,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这是对*环保督察的‘黑’。”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副主任刘长根28日在环保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造纸行业涨价与环保之间
究竟有多大关系?
造纸行业一直是我国废水排放的大户,也是污染防治的重点。造纸行业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被列为“行业”(重点整治的重点排污行业),“十小企业”(重点关停取缔的小作坊型企业)。
从产量上看,近36个月纸制品产量保持平稳并小幅上升。但随着禁止包括废弃纸制品在内的洋垃圾入境的政策推行,纸类产品特别是再生纸类产品出现了应激性减产现象。而相当比重瓦楞纸(价格上浮系数2.24)的主要原料是国外进口的废纸,相应的原料供应受到一定影响。
随着电商行业、物流行业的发展,纸制品特别是制造快递箱的瓦楞纸需求稳步上升。2015年国内包装物总量有100亿件,2016年这一数值达到140多亿件,可见这部分产品需求增幅之大。但电子商务活跃,包装纸箱的需求快速增加,供需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匹配,特别是在瓦楞纸包装产品方面。
另外,随着小型造纸厂也成为各地取缔关停的主要企业,造纸厂数量总体上呈持续下降趋势,在小造纸被陆续关停的情况下,纸制品产能和产量逐渐集中于大型企业,纸制品的供应端出现了收缩和大企业生产集中度提升的现象,大型企业在产品定价方面具有了很大的话语权。
整体看来,构成产品价格明显上涨的原因较为复杂,包括供需关系的此消彼长、物流价格上涨以及一定的投机囤货现象,甚至不能排除某些不良厂商存在利用环保哄抬价格的做法。不可否认,在一些产业和一些区域,环境执法也确实构成了企业减产、停产甚至淘汰的主要原因,进而反映到产品价格上涨上,但这仅是原因之一,且为次要原因,远远不是一些产业界人士抱怨的“影响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罪魁祸首”。
此外,这类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带来了产业链利益的重新分配,如今年上半年,沪深A股造纸企业大部分净利润翻番增长,如山东太阳纸业同比增长150%,山鹰纸业同比增长450.95%,岳阳林纸同比增长496.61%,山东博汇纸业同比增长516.88%。而主营纸箱包装的上市公司上海界龙实业集团,2016年净利润同比减少92.92%,2017年上半年净利润下跌495.61%。
环保不能一刀切
但“环保债”还是得还
环保阵痛是补历史欠账
*以来,中国保持了高的经济增速,但也付出了巨大的污染代价。根据世卫组织(2006)的数据,世界污染重20城市,中国占16席。即使到了2016年,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中国仍是空气污染受害深的国家,空气环境污染导致中国损失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0%。目前每年秋冬季节的大气污染,是过去多年粗放式发展积累的结果,必须清理历史欠账,这一点是不可逃避的阵痛。
环保倒逼转型
很多企业抱怨环保压力,主要是因为“不适应”,“不适应”的原因是过去的执法太松散了。企业是经济动物,治理污染不能靠道德和呼吁。只有持之以恒地加强环保执法,实现环保常态化,才能迫使企业“下决心”转型升级。一旦在企业的抱怨之下出现松懈,不仅会破坏《新环保法》的严肃性,更会形成不好的社会预期,企业靠污染*的劣根性就会卷土重来。对此,必须有清醒认识。
不能给“环保”扣帽子
目前钢铁、煤炭行业的价格反弹,主要是供给侧改革“压缩产能”和需求反弹的双重作用,是正常的市场规律,而且这是在PPI已经连续4年负增长的情况下的合理反弹。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上涨会逐步向中下游传导。指责环保导致价格上涨,是错误归因,把次要因素当成主要因素。
环保要算“社会账”
即使环保因素导致了部分的价格上涨,但也不能“一叶障目”。在部分企业成本上升的同时,我们要看到背后的社会效益:1)劣质产能淘汰所带来的GDP能耗下降;2)价格上涨迫使企业告别“简单的成本竞争”,走向创新和质量之路;3)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背后,也伴随着污染的下降和民众满意度的提升。
新时代需要环保新常态
随着中国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民众对于生活质量的敏感度不断提高,环保是需求升级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新时代,我们必须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牺牲一些经济增长速度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
改善环保执法水平
在坚定环保执法新常态的同时,也应该承认当前环保执法中仍存在有待改善的细节。,应该避免一刀切,限产对象主要是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全部停产限产。即使为了应对特殊天气而采取非常规措施,也应向企业做好沟通解释,必要时给予部分企业经济补偿。一刀切,难以达到“惩劣奖优”的目的;第二,提升环保执法透明度。环保执法是“硬道理”,但也不能变成“不讲道理”,应该让企业能对执法标准、法律依据能看得明白,心中有数;第三,环保执法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尊重企业的合法权利,执法部门必须提高法治观念、法治思维,避免环保执法“运动化”。只有依法治理,才能公平公众,才能稳定预期,才能奖优罚劣,企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