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网购太坑人?标签让你绕开陷阱!
- 2017-11-13 09:11:471093
网上某茶叶专营店宣称,该店某款茶叶的包装上标注该茶叶有“唤醒健康、平衡血压、改善睡眠、调节三高、减肥养颜、抗菌消炎”等功效,*饮用能调节人体机能,延年益寿。
该宣传不符合卫生部《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不应标注或暗示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内容,非保健食品不得明示或暗示具有保健作用”的规定。另外,《食品安全法》第七十一条款有规定: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生产经营者对其提供的标签、说明书的内容负责,“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因此发现问题的买家可以要求撤销订单,退回货款,还可以请求多倍赔偿。
安全问题要重视
据了解,全国口岸中未被批准入境的食品几乎覆盖了所有食品种类,但按检验检疫部门检出不合格批次数量来看,*位的分别是:饮料类、糕点饼干类、粮谷及制品类、糖类、酒类、乳制品类、茶叶类、肉类、干坚果类和水产及制品类,这10类产品占未准入境食品总批次的82.6%。来自挪威的大西洋海参、西班牙的阿勒巴之家蜂蜜(桉树蜂蜜)等进口商品分别存在未获检验检疫准入、超过保质期、菌落总数超标、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山梨酸、检出美洲幼虫腐臭病、标签不合格、含有未获检验检疫准入成分等问题。
因此,消费者在选购境外生产的食品时,应该通过“三看”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1、看中文标签。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进口的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并载明食品的原产地以及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正常贸易途径进口的食品应有中文标签,外包装没有中文标签的食品,建议不要购买。
2、看检验检疫证明。检验检疫部门对每批经口岸查验的进口食品出具“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消费者可以向经销商索取该证明。没有该证明的境外生产食品,建议不要购买。
3、看产品检验检疫准入情况。国家质检总局目前对肉类、乳制品(含婴幼儿配方乳粉)、水产品、燕窝、肠衣、植物源性食品、中药材等进口食品的生产国家(地区)实施评估和审查制度、生产企业实施注册制度。消费者可以登录国家质检总局“评估审查符合要求国家(地区)输华食品目录”信息系统查询进口食品准入情况。未获准入国家(地区)、未获注册生产企业的相关食品,建议不要购买。
进口货需谨慎
拿化妆品为例,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洋品牌化妆品有原装进口货,也有国内合资企业生产、印上洋品牌的。这两种产品外包装相似,成本和售价却差异巨大。
区食*执法人员介绍,假冒进口化妆品品质无法保障,存在*的安全隐患,用后可能出现重金属中毒、过敏,甚至影响使用者的一些生理功能。市民在购买前特别要注意识别:查看CIQ标志和产品中文标签。原装进口化妆品必须按规定在每个小单位的包装外贴上CIQ(中国检验检疫的简称)标志。没有CIQ标志的“洋货”,就可能是假货或品质不可靠的走私货;正规的进口产品必须贴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应具备产品名称、原产国或地区、经销商的名称和地址、内装物量、日期标注、主要成分、进口批文号等信息。
学会通过标签识别真伪,辨别品质
放心网购,
又是一个愉快的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