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国印刷到“德国制造” 从人到机力争与时俱进
- 2016-01-12 15:01:387207
2016德国印刷业进行产业调整
根据市场变化,2016年德国印刷业内也在不断进行着生产能力和雇员结构的调整。许多规模小、专业性弱的印刷企业已经关门停业。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主席波特梅尔认为,2016年德国印刷业面临的关键挑战是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的融合,这个过程需要统一、高自动化的生产线。目前这种生产线工作组正在研发中,预计将出现在2016年德国德鲁巴印刷展会上。配装该生产线后,可以满足客户能够生产个性化印刷品的需要,帮助“德国制造”的印机设备继续于其他竞争者。
德国印刷行业的转型来源于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其实,除了印刷行业,“德国制造”更是以一种近乎神话般的影响力传遍世界各地。这又有何缘由呢?
“服务,服务,服务”
售后服务是德国公司成功的一大法宝。德国柏林经济专家马库斯·巴托尔说,德国许多大企业都有庞大的售后服务队伍,一些中小企业的销售和售后服务队伍甚至占企业人员的一半。
位于德国鲁尔区的德国MACH4自动化技术公司是一家在药品自动化技术领域的企业,厂区非常“简陋”。“服务,服务,服务”是这家公司的宗旨,公司的工程师和专家为每一位客户制定解决方案,并确保自动化系统能持久安全运行。公司还设立每周7天的24小时热线,用10种语言为客户服务。
德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尼娜·马滕斯说,如果产品是消费品,比如一个锅,一般保修期为3个月到一年。如果是企业销售的工业产品,期限会更长。“但德国企业善于与客户保持*联系,每年都会与老客户交流,上门访问等,以便*新产品。”
西门子集团*工程师乌维·威海恩也认为售后服务是一门大学问。他举例说,西门子与伦敦地铁的合作可追溯到120多年前。1891年,西门子获得了为伦敦地铁提供两台电力机车的合同。之后,西门子每年都会定时与伦敦地铁方面联系,包括维修、改进技术等。过去几十年,西门子还将伦敦地铁灯光、显示板和火灾探测器等13个不同的系统,整合到一个智能化的用户界面中。西门子目前正为伦敦打造“未来地铁”,提出了一个基于全新Inspiro地铁列车平台的设计方案。这是数十亿英镑的生意。
“德国制造”的密码
光有“服务”,“德国制造”显然没办法成为谣言。那么,什么帮助了“德国制造”由弱变强?
在专家看来,德国制造之所以誉满,秘诀之一是德国拥有稳定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德国制造提供*的高素质的熟练劳动力。秘诀之二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该体系迅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新的产品标准。
“我一直想让我的儿子以后到德国来读书,不用读什么大学,就选择一所职业教育学校,学习一技之长。”多年服务于德国制造业公司并频繁往返于中德之间的中国年轻妈妈张女士表示,“德国的职业教育很发达,而且这种教育模式是学徒制的,老师是手把手地来教,是相当不错的。”正是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德国制造”的技术、工艺、传统等得以传承,进而被突破、创新。事实上,不少的德国企业在走出德国开拓新市场时,还往往会同时跟进当地的研发及人才培训计划。
在“德国制造”成功的要素中,企业积极投入研发也是一大关键。以德国的拳头产品汽车为例,汽车研发开支占德国企业研发经费的37%。欧盟2013年度产业研发排行榜显示,世界研发投入排名*的公司中有4家德国公司,大众汽车集团*,研发投资超过100亿欧元。而在欧盟企业研发投入排名中,前25位中有11家德国公司。
工业4.0战略
“十年之前或者七八年之前,德国等欧美国家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在中国的售价可以高出中国本土公司的一倍、两倍甚至更高,但是现在这种状况已经越来越少,国外与国内产品的价差已经缩窄至20%或15%,甚至低于10%。”一位德企在华销售总经理如此表示。
对于保住这15%左右的价差而不令售价进一步降低这件事,不少德国企业还是很有信心,根源就在于德国制造企业的研发及创新能力。
为了使德国成为智能化生产系统国家,新工业革命,德国政府在德国高技术战略2020中把“工业4.0”确定为未来项目之一。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联手投入2亿欧元。其研发主题包括:“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
德国三大工业协会——德国信息通信技术协会、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和德国电气电子工业联合会还共同建立了“工业4.0平台”秘书处,以吸引并协调资源参与本次革命。
小结:“德国制造”的成功并不是偶然,从人到机械,追求精益求精是不可或缺的。当然,于中国制造而言,学习是必要的,然而成功的模式并不能复制,需要做的便是从别人成功的惊艳中吸收有益于自身发展的营养。
(资料来源于中华印刷包装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