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数字化日益深入 加速印后自动化进程
- 2015-12-19 14:12:286896
印后是印刷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国外,印后基本依赖于机械设备,自动化水平较高;在国内,随着近年来人们将关注点转向印后,印后早已不再依靠人海战术,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但自动化水平以及数字化水平依然偏低。可喜的是,我们看到,印后已经成为为印刷企业增值、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重要环节。而自动化也成为印后设备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印后亟需脱离劳动密集型发展方式
印后环节一直都是印刷企业中的“用人大户”。人口红利使得中国企业能够长时间得来廉价劳动力。但现在这一优势逐渐微弱,甚至,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成为企业利润增长的“牵绊”。现在,每个印刷企业都不得不面对用工成本上升和用工荒两大难题。
相较于印前和印刷,印后是用工量为集中的一隅,这是由其自身具有的工艺复杂、多样化,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等特点所决定的。所以,以劳动密集型为特点的印后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劳动力短缺带来的威胁。一边是不断提升的劳动力成本,一边是“稳定”的印后加工工价,印刷企业举步维艰。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对于印刷企业,尤其是以印后为主的印刷企业而言,只有脱离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才能找到瓶颈的突破口。
潜移默化印后自动化水平渐提升
1.印后联动生产线装机量逐年提高
印刷企业对自动化需求的提升使得其更加关注印后联动生产线。《印刷技术》杂志近10年来连续对这一市场进行观察,截止到2013年,全国胶订联动生产线的装机数量达到了近1700台,每年以超出10%的速度实现增长,仅2002年9月到2013年9月调查时间段内就增长了202条(不包括马天尼及芳野两个品牌的数量)。
除了胶订联动线以外,近几年,很多规模较大的印刷企业也都配备了精装联动生产线,精装联动生产线可大幅减少手工操作人员数量,*提升精装效率。
2.自动化设备渐受关注
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近年来自动及半自动的印后设备需求逐渐增多。供应商也看到这一点,大力向国内印刷企业推广自动及半自动的印后设备。以MBO公司产品为例,其FP飞达可将印刷好的半成品直接送入折页机飞达上进行折页,省去中间环节,实现生产。而MBO自动折页设备T535使得难调节的折辊和栅栏均实现了自动调节,从而减少了调机换活设定时间。并且,毫无经验的操作工也能操作。操作界面采用触摸屏控制,所有可能的折法都存储在控制器中,而且可以被直观调用。
但因为设备成本、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原因,自动化印后设备的应用还不算太多。今后,随着应用的增多,印后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我们可以想象,就如同我们现在操作手机一样,无需说明书,只需简单熟悉界面及程序即可操作。
3.数字化深度渗入印后
现在,很多的印刷企业都已经实现了印前和印刷的数字化工作流程,但印后在这方面则显得捉襟见肘。但毋庸置疑的是,印后也必将与印前、印刷实现一体化流程,从印前进入的数据流将直接附带印后数据,完成印后的下单与生产。今后,对于一些企业管理比较规范的印刷企业来说,对印后实施数字化管理的需求一定会越来越多。印后数字化的普及将进一步提升自动化水平。
现在很多供应商推出了相关的印后数字化流程管理软件,如海德堡印通就囊括了印后环节。MBO公司的折页数据管理软件DataManager也可将折页机接入现有网络的数字流程中,实现印后设备和企业自身MIS系统的通讯。
数字印后以高度自动化为起点
随着数字印刷的发展,可以按需生产的数字印后将成为印后市场的重要增长极。不同于传统印刷设备,无论是数字印刷设备还是数字印后设备,均以高度自动化为特色,同时兼具个性化、工业化、自动化、智能化等诸多特点。如MBO公司推出的全可变数字印后解决方案,其可在线自动调节裁切长度、自动排废清废、自动转换折页方式、自动实现书芯的多种调节(不同幅面、不同折手);再如Hunkler公司的飞舞书本折页解决方案,其可在运行中自动转换4开和6开书帖。数字印后设备的在线自动调节避免了人工干预,无须打断印刷生产,可*地提升印刷效率。无疑,随着数字印后逐渐在印刷业实现应用,其将会大幅提升印后环节的自动化水平。
小结:印刷数字化历程从数字化印前到数字化印刷、数字化印后一直渐进地发展了几十年。从电分机联网到照排机、直接制版机、数字印刷机,到目前的数字化印后,IT技术*地丰富了印刷的发展历程。如果说网络印刷是趋势、互联网思维是趋势,那印刷中、印、后环节的数字化也必然是趋势,而且势不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