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从一出现就受到医学界重视
- 2015-12-10 09:12:507161
“3D打印只是噱头,如果真的能颠覆产业,那我的‘郭’字倒过来写。”制造业大佬、中国台湾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近日在媒体上公开唱衰3D打印,给当前广受追捧的3D打印泼了一盆凉水。
不过,这盆“凉水”显然没有浇灭人们对3D打印的热情。在日前*、*、*及*联合主办的新工业革命与增材制造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3D打印领域的专家和企业家把偌大的会议大厅挤得水泄不通;同期举办的北京工业智能及自动化展会上,企业也纷纷展出了新的3D打印设备和产品。
应用前景广阔
郭台铭唱衰3D打印的一个理由是“这项技术无法大量生产用在商业用途,不具有商业价值”。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理事长王华明却提供了与之结论相反的事例。
王华明是国内钛合金激光快速成形技术的带头人,*从事高性能金属构件激光直接制造和特种耐磨涂层激光表面工程研究,在航空飞行器产品制造中对3D打印技术进行了诸多应用探索。“使用传统制造技术生产一个C919大型客机机头的主风挡窗框,仅磨具费用就需要200万元,还要花费几个月时间,而我们采用上述激光直接制造技术不到55天就能做出来4个窗框,成本非常低。”王华明说,“我们研究了近20年,如今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包括从工艺到装备到标准已走出了步,在多个机型的飞机上有所应用。”
除了航空制造领域,3D打印技术从一出现就受到医学界重视。上海交通大学数字医学*工程研究中心的王成焘教授20年前就与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等单位进行合作,购置3D打印设备,把计算机做出的三维骨骼图像变成了实际的模型,应用到医学治疗当中。“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做了6000多例临床服务,实现了产业化。”他说,“3D打印技术作用不可估量,是推动21世纪医疗个性化、化、微创化和远程化的重要基础支撑,未来还将探索个性化组织器官替代物制造,让这项技术为患者带来更大的帮助。”
此外,3D打印技术在汽车、电子等领域也同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业内人士预测,到2025年,3D打印技术的经济影响将达到2300亿-2500亿美元。
3D打印不等于第三次工业革命
3D打印技术的奇妙应用激发了人们的强烈兴趣,有人甚至将其看作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并认为这项技术将颠覆传统制造业。
“3D打印技术是一种短流程、低成本、数字化、高性能制备构建制造一体化的技术。我认为这种技术确实带有变革性。”王华明说,3D打印和传统制造技术各有各的优势,前者目前并不能取代传统制造技术。
对于一些难加工、高性能的大型复杂构件来说,3D打印技术在节省材料、方便加工、缩短周期、降低成本和快速反应等方面比传统制造技术有优势。但对于大规模生产而言,传统铸造锻造产业不可替代,3D打印在成本、质量和稳定性上都不能与传统制造业相比。
武汉滨湖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史玉升则认为,3D打印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并不是对立的,前者能够有效地提升和改造传统制造业。例如目前传统制造业仍然占主流,仍然需要用到模具,用3D打印技术可以任意制作出各种模具。
不过,目前我国3D打印技术的适用范围有限,在很多领域的应用还仅仅处于研究探索阶段。
据统计,2010年增材制造的产值为十几亿美元,而国内产值仅2亿元,说明3D打印产业在国内的作用有待发挥。
“现在一提到3D打印,就会说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我认为两者绝不能划等号。其实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在发生,3D打印至多是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元素或者是组成部分。”王华明说。
产业过热难掩基础薄弱
无论是否能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3D打印技术显然吸引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短短的一两年时间里,我国多个地方纷纷建立起了3D打印项目。
这引发了业内人士对于3D打印产业过热的担忧。“应该冷静地对待3D打印还没有解决的一些基础科学的问题。”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总工程师李志强表示。
增材制造战略咨询研究组组长李培根介绍,与国外相比,我国在3D打印的理论研究上有一定差距。此外,我国在3D打印材料方面研究薄弱,而这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我国3D打印装备整体性能较差,大部分的3D打印工艺装备还处于低端水平。“因此希望政府采取专项推进和机制创新,将广泛的社会资源与技术创新相结合,通过典型的工程应用,带动3D打印技术的发展,造就一批服务于新兴产业的制造工程师,提升我国3D打印产业发展水平。”李培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