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需求高度定制 助力印刷融合互联网
- 2015-11-12 14:11:396851
如今,印刷行业转型升级,胶印、凹印等传统印刷工艺也罢,数字印刷等现代印刷工艺也罢,都不能例外。
据有关机构预测,商业印刷市场将在2019年前以1.9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上升,而促进商业印刷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亚太地区广告企业的崛起,零售商对整合营销信息需求的增加以及快印行业的发展和进步等。
印刷行业涵盖范围及其广泛,之所以在这里谈到商业印刷,是因为商业印刷中常用的印刷技术主要有胶印、凹印、柔印和数字印刷等,这些几乎囊括现有的所有印刷技术。
2014年印刷行业中的胶印仍旧占据着主导地位,在现有印刷工艺没有突破性的革新下,未来胶印仍旧是印刷行业中的主流生产方式。国内胶印机械的发展也是日趋成熟,虽然国内机械工业相比国外起步较晚,但是中国近些年的经济发展速度均是有目共睹的。在胶印设备方面,国内一些大型的制造厂商已经具备了多元化胶印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在生产时速上可以和一些品牌的胶印设备相媲美。
凹印和柔印作为印后包装领域的重要环节,在2014年为印刷行业贡献出绝大多数的产值。近些年中国整体经济增速放缓,国家更加重视日益严重的环保问题,而凹印和柔印又是污染大户,一系列的政策冲击下让印刷包装业反复革新洗牌,而现在印后包装已经成为一个入行门槛极高的印刷产业,门槛内的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寻求一条环保绿色的可持续化发展道路。
印刷行业的工业形态正从辐射型向互联网拓扑结构转变,未来,这种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工业形态将更加明显。
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印刷行业电子商务,也许成功的不会是印刷行业中的企业。印刷所处的传统工业是一种建立在分工与协作基础上的组织形态,它为重要的特征就是管理——高层决策、中层控制传递、底层执行的*控制结构,这让信息传递变得非常低效。而互联网时代下,大的特点是用无中心的拓扑组织结构去应对高度不确定的环境,每一个独立单元都是高度专业的精细化分工协作组织,却承担着多角色模糊任务处理的角色功能。
用通俗的话说,传统工业时代的书籍是有确切的作者、出版社以及印刷厂的,而在互联网时代,你获取的信息产品(有可能不是书籍),它从何而来、如何制造出来都无从得知,你也无须知道,但是针对你需求的高度定制。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印刷早已互联网化,这并不是指印刷厂用QQ传文件,不停SEO实现网络营销……印刷工业的形态从原来的纺锤型——超大型和超小型企业规模偏少,中型印刷企业居多的形态,变成了哑铃型。中型印刷企业大量倒闭,无所不印的印刷航母以及超精细专业化分工的小型印刷企业成了主角,印刷行业的工业形态正从辐射型向一个个节点(超小型企业)和一个个矩阵(超大型企业)组成的互联网拓扑结构转变。
转型升级已不能避免,而借助互联网又有风险,至此之际,印刷企业正确定位自身,优化资源配置,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就非常重要了。
根据产品结构,选择硬件,也就是设备。不是说我搞印刷,先买了印刷机我再去选择市场,应该是先认识市场再选择设备,然后看准市场,在市场上找准自己所要承接的产品结构层面,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然后再选择硬件设备。
选择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人才能推动一个企业在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发展。你搞书刊印刷,就按照书刊印刷的整套模式选择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你搞其他印刷的,就按其他印刷的标准来选择。总之,你选择的人必须有针对性,符合按岗位按职责按专业的要求。
相应的管理方法。有些印刷企业在选择管理方法上一贯盲从,看别的企业管理搞得好,管理方法*,就盲目跟着学,按别人的思路去办,脱离了自身实际情况,脱离了自身面临的市场需求,结果越学管理效果越差。为什么呢?你的企业跟别人的企业实际情况不一样,你的产品结构层面的市场划分不一样,也就是说你的市场需求跟别人的不一样。不言而喻,你一味地去学别人的,完全照搬照抄别人成功的管理方法肯定行不通。
对印刷企业来说,抓印刷产品的一致性也很重要。如果一个企业受设备和技术的限制,在市场划分中只能做低档产品的,就不能承担中产品,否则就很难保证产品质量。印刷厂的产品是批量的,而不是单张的。比如一种书要出版发行一万册,那么从质量上印刷厂就要根据市场划分从高、中、低三个档次来保证这一万册书形同一样,这就是一致性。一万册书出现了纸张、墨色等不一样的情况,就说明印刷质量出现了问题。
小结:拥抱互联网求发展,已是不可逆转,然而选择何时以何种方式实践,却是企业可以决定的。通过产品与渠道在策略上的有效整合,从单一的大众化推广思路中脱离出来,将注意力放到对自己承接的产品结构层面进行清晰的市场划分,形成符合自身竞争优势的产品结构导向,或许能挖掘更多的商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