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 看看雕版印刷的故事
- 2015-10-13 16:10:177166
随着印刷科技的飞速发展,雕版印刷的实用功能正在降低,但是艺术功能和价值却在不断上升。
文化传承而成“世界记忆”
此次《世界记忆名录》新增了47个项目,除中国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被收入外,韩国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也成了“世界记忆”。
韩国这次申报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主要是朝鲜李氏王朝(1392—1910)时期一系列儒家学说相关作品的雕版印刷用木刻板。这批木刻板属于718部书籍和文献,总计64226块,全部为手工雕刻。718部书籍和文献创作于1460年至1956年,大多为儒学典籍。
这些木刻板的收藏者为305个家族和儒教研究机构,包括儒文化博物馆等。受他们委托,朝鲜研究中心2014年将这些木刻板打包为《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并由韩国文化遗产管理局向联合国[微博]教科文组织提起“世界记忆”申报。
韩方在申报这些儒教典籍木刻板时,从多方面进行阐述。韩方说,大多数木刻板都是在朝鲜半岛雕制完成,地点主要在今天韩国的庆尚北道。庆尚北道在历*以出版书籍著称,被称作是朝鲜的“文献库”。
另外,申报的所有木刻板都为孤本,后世再未复刻。
从韩方的申报材料看,很明显,韩国这次申报《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重点不在雕版印刷这一技术,而在于儒教内容和思想通过这一技艺得以有效传播和传承。
追根溯源看雕版印刷
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在版料上雕刻图文径行印刷的技术这样一路走来。这足印,是世界印刷术婴儿期蹒跚学步留下的痕迹。
有关研究表明,大约在公元3世纪,我国就已经具备了规范的文字、成熟的雕刻技术、物质材料及图文转印术。这一切,无疑为雕版印刷的诞生铺就了温床。隋唐文化繁荣发展的社会需求,遂使雕版印刷术应运而生。
关于我国古代雕版印刷,主流的说法是其发端于唐,奠基于五代,兴盛于两宋,延袤于元明清,至民国而式微。
1966年在韩国发现雕版陀罗尼经,刻印于704—751年之间,为现存早的雕版印刷品。
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携走、现收藏在英国不列颠图书馆的唐咸通九年(868)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的《金刚经》,是现存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其随1900年敦煌藏经洞的发现而呈现于世,再现了千余年前中国唐代印刷术的技艺与迷人风采。
9世纪时,中国雕版印刷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旧唐书》上的一条记载,为人们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大和九年十二月,唐文宗下令各地,不得私自雕版印刷历书。由此可以想见,当年民间刻印历书的风行。否则,皇帝何以要亲自采取整治行动。
五代时期,不仅民间盛行刻书,官府也大规模刻印儒家书籍。自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起,到后周广顺三年(953),前后22年刻印了九经、《五经文字》《九经字样》各两部。
宋代雕版印刷更加发达,技术臻于完善,尤以浙江的杭州、福建的建阳、四川的成都刻印质量为高。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张从信在成都雕刻全部《大藏经》,费22年,计1076部,5048卷,版片达13万块之多,是早期印刷*大的一部书。
元、明、清三代从事刻书的不仅有各级官府,还有书院、书坊和私人。所刻书籍,遍及经、史、子、集四部。
在中国雕版印刷光辉灿烂的历史中,彩色套印技术呈现的瑰丽,让任何文字描述都黯然失色。在人们的记忆中,那些铅字印刷都已经显得有些模糊了,而在一些偏僻的乡村,仍有人使用木材、刻刀、棕刷、油墨这些古老而简易的工具,延续着印制书籍的原始魅力。
雕版印刷的“雕版”在我国古代有各种各样的叫法,为常见的有“镂版”、“刻版”、“刊版”、“墨版”、“椠版”、“梓版”等。其中“椠”是延用了古代片牍的名称;而“梓”则是因为梓木是雕版印刷中的重要材料而得名。雕版印刷有时也称“付椠”、“付梓”或“梓行”、“刊行”等。在“版”字方面,在古代的出版、印刷的文献中,往往是“版”、“板”通用,而较多的则是运用“板”字。到了清代,在出版、印刷的著作中,才普遍使用“版”字。
雕版印刷术是珍贵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印刷术古老的技术源头。它为人类的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提供了便捷的手段,中华民族因它的馈赠,拥有了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
雕版印刷也能与时俱进
雕版印刷是世界“非遗”,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为主体传承单位。大明寺江北刻经处,成为一支社会传承力量。江北刻经处负责人马延圣认为,雕版印刷技艺也可以与时俱进,进行一些技术上的创新。
“以前工匠们雕版,主要是为了印刷书籍,让书籍尽快流通,他们要赶时间、赶流程,主要目的就是把字刻出来,在细节上并不是很讲究。可是,很多中国艺术的精髓,恰恰就在于细节上,比如毛笔字的笔锋,比如中国画的意境,当年的工匠们无暇顾及,现在从事雕版印刷的人,就应该注意这方面。因为现在雕版印刷不追求速度了,那就应该注重艺术方面的呈现。”马延圣如是说。
对此,马延圣也对雕版印刷的工具进行改造创新,比如用更加精细的刻刀来体现中国书法的线条,乃至中国画的意境。“每个时代的雕版印刷,都应该有这个时代的特征。我们现在所从事的雕版印刷,应该和以前的雕版印刷有所区别。千百年后再看,这也应该成为一种技艺的演变流程。”
“雕版印刷的学问太深了,不是十年二十年能够理解透彻的。今年,我还将前往法国、德国,应邀参加中国艺术展,向世界传播扬州雕版印刷。”马延圣表示。
小结:雕版印刷是我国古代人民经过*实践所发明的一种将文字、图像反向刻于木、铜等板料之上,再于印版上刷墨、铺纸张、施印,使印版上文字、图像转印在纸张上的传统工艺。随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国家和人们的重视,传统工艺之一的雕版印刷也将会得到传承。
(材料来源于钱江晚报、*、科印网、中国包装印刷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