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反复咀嚼 观念偏差究竟+在何方
- 2015-06-25 17:06:498111
互联网+的上下左右
把" "放到”互联网“的上下左右,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
互联网加在旁边是工具,加在头上是渠道,加在脚底下是基础设施。价值链产生的每一个环节,创意设计、广告营销、零售流通、生产制造、包括物流、金融、IT资源都可以放在互联网上来做。这是对互联网比较到位的理解。
赢利在互联网时代只是一个指标,而不再是生死标准,互联网时代标准是客户或粉丝的体验与价值,不会有赢利这个词,只有共生与共赢。
“互联网 ”目前有哪些成熟的理论呢?
互联网 成熟的理论,是几十年前德鲁克写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现在的理论仍在讨论阶段,德鲁克讲了知识经济与创新是生产力的源泉,DT就是知识资本,创新就是人的资本,伟大的理论都很简单,市场的原理并未被颠覆。
凡是高毛利的产业,你都可以用互联网 发起攻击,比如房地产,服装,化妆品,凡是没钱赚的行业,你都可以用互联网 创造毛利,比如农业,教育,医疗,健康等,这“两个凡是”,是我对互联网 简单的理解。
“互联网 ”在内涵上根本区隔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化,而是重新定义了信息化。信息化,显然是社会与经济过程与行为的信息标签化,本质目前是“分类”,互联网 核心是信息(通过有时称数据)的资源要素化,换言之用将数据作为生产和产品的本身构成部分。重要节点,我认为包括:数据市场化、金融化和商业化,也包括数据生产本身的资源配置。
互联网 观念上调整,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互联网思维说白了其实就是用户思维,这句话看似每个人都理解,但是理解了不一定做得到,做到了,你在今天的环境下就活了,公司就有希望了。
社会学对观念变革研究的结果是:1,观念变革叫适应性变革,意思就是要有淘汰机制去淘汰传统的不适应的东东,2,核心是中介价值观,意思是要有对互联网逻辑的共识,否则社会会被撕裂,3,有得失支持,比如要有资本市场来支持新东东,新东东容易成功,新观念就有了例证,中国现在资本市场是突破口。
运用大数据开展社会治理更加有效。比如用微博、微信数据进行舆情监测;比用用商业大数据帮助政府更好地做宏观决策。运用大数据打击假货、知识产权问题更。但是互联网条件下的治理是社会协同治理,即政府、社会组织、互联网平台和民众互相协同。
“互联网 ”VS传统企业
1,传统企业转型,以智能、C2B、供应链重新整合为标志;2,传统行业中的新业态会出现;3,围绕行业转型过程中,服务于原有行业的相关服务业创新;4,应对传统行业转型,其对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关注会发生变化。
马云在德国汉诺威通信和信息技术博览会上演讲时说,互联网必须找到那个缺失的部分,找到一个方法让互联网经济和实体经济能够结合,并把这种结合称为数据经济。
产品按照用户的习惯和需求重新设计,流程再造。这个是互联网+中难的部分。结合的核心在商业价值倍增:传统不加互联网,接触客户成本极高,互联网不加传统企业,没法兑现价值,本质上,传统与互联网之间的结合是个利益结合,实现的战场资本市场与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以小微、草根为主的舞台。平台 小微,平台 个人,是这个时代出现的组织雏形。反倒是大企业、垄断企业不适应。再小的公司方向对了,做法对了就有生命力,再大的公司方向不对做法不对也没有生命力。有生命力的东西就是大,没生命力的东西大也是小。多小的公司都有机会,问题是不是你的产品是从用户的痛点需求来设计的,同时你用的手段抵达了用户。
没有传统的产业,只有传统的脑袋。比如,业界预测到2020年,实体零售依然占社零总额的80%左右。但未来的实体零售业一定是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武装起来的零售业,在这里面会有大量新的模式,新的从业者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