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印刷装备典型技术新特征分析
- 2015-05-23 08:05:402251
在2014年全国印刷装备技术研讨会上,印刷学院教授、中国印工协印刷机械分会专家专业委员会主任曹鹏,结合新一代印刷装备典型技术特征,详细的介绍眼下技术术语,并结合国外情况就印刷装备的新特征做了具体描述。对指导企业新技术,转型升级,实现装备化目标具有十分重要指导作用。
论“化”
性质或形态改变。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如:软化、融化、信息……
(一)数字化
狭义的讲,数字化就是将模拟信号变成数信号的过程。因此,数字化可以看成数据化、信息化、网络化等的基础。
(二)数据化
数据化是将均匀、连续的数字比特结构化和颗粒化,形成标准化的、开放的、非线性的、通用的数据对象,并基于不同形态与类别的数据对象,实现相关应用,开展相关活动。
大数据(Bigdata),或称巨量数据、海量数据、大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工,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所能解读的信息。
(三)智能化
1.定义:智能化是指由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汇集而成的针对某一方面的应用。智能控制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控制技术。对许多复杂的系统,难以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和用常规的控制理论去进行定量计算和分析,而必须采用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2.智能控制系统:具有感知环境、不断获得信息以减小不确定性和计划、产生以及执行控制行为能力的控制系统。智能控制是以控制理论、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运筹学等学科为基础。应用较多的有模糊逻辑、神经网络、专家系统、遗传算法等理论和自适应控制、自组织控制、自学习控制等技术。智能控制与传统的或常规的控制不是相互排斥的,通常是你中有我,我中不一定有你。
(四)自动化
自动化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生产、管理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
(五)信息化
1.定义:2006年颁布《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定义信息化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进程。
2.信息化的作用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识为支柱作用与改造作用;另一种认为是先导作用、软化作用、替代作用、增值作用与优化作用。
3.信息化主要包括: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
(六)网络化
网络化是指利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及各类电子终端设备互联起来,按照一定的网络协议相互通信,以达到所有用户都可以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的目的。
(七)标准化
标准化是指制定技术标准并就其达成一致意见的过程。标准往往是一份文件,用于确定统一的工程、设计或技术规范、准则、方法、过程或惯例。标准化可有助于相对于单一供应商的独立性(商品化)、兼容性、互操作性、可重复性、安全或质量。
(八)模块化
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硬件或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模块之间相互独立,或者近似独立,模块间联系远少于模块内部;模块可以按照设计规则分散设计(即分布设计)并独立测试,同类模块相互竞争,所有的模块可以供自由选择,按某种方法组装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完成整个系统所要求的功能。
(九)绿色化
更健康,无污染,。希望我们的地球也能绿色化(尚无确切定义)。
(十)在“云”端
1.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定义)。
2.应用
(1)智慧印刷工厂:把设备连在网上,一网到底。
(2)云服务平台:把服务交给网络,进而把印刷企业的困难、服务交给云来办(私有云、公有云)。
新一代印刷装备的典型特征:学科交叉、技术融合
(一)印刷产业信息化
1.印刷全产业链信息化
主要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实现网络排版、网络下单、网络生产调度、智能化物流配送,以及集成化数据管理及信息共享功能,解决印刷生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缺乏,印刷生产和物流成本高,生产要素相对孤立等问题。
2.印刷全生产流程信息化
主要是基于印前、印刷、印后乃至包装装备的生产作业自动控制的标准化,实现全生产流程设备自动调节和联机生产的无间隙化。
3.印刷经营管理信息化
实现印刷企业管理信息化(生产调度、经营管理和业务管理),可实现接单、成本核算、下单生产、产品配送过程信息化,实现印刷生产企业集成管理和资源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