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网

登录

千呼万唤始出来 智能制造解国内制造业危机

2015-05-19 16:05:591895
来源: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
      导读:德国作为机械大国,制造业的发展较为迅速,我国制造业在多方面都与德国有着较大的差距。面对“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我国制造业又有哪些问题需要面对,该如何去解决?

      我国制造业面临四大问题

      1.研发创新能力不强。几十年来,我国企业一直采用跟随和模仿战略,而不是战略来推动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此外,制造业研发投入明显不足,产学研协同发展机制未能有效建立,科技创新激励政策不到位。这些问题都使得我国制造业核心技术缺失,共性技术不足,研发创新能力不强,进而导致很多装备、关键部件,甚至连一些基础件和电子元器件都*依赖国外进口。

      2.整体缺乏管理。*以来,技术与管理同步发展,“管理也是生产力”等*理念没有全面落到实处。企业发展战略不清晰,管理效率和创新效率不高,产业链协同商务体系尚未建立,创新性人才培养不足,未能全面深化应用ERP等管理问题还都普遍存在。2012年,*通过对标分析,认为央企与世界企业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基础管理、管理创新、投资并购、管理信息化和化经营管理五个方面。为此,所有央企开展为期两年的管理创新活动。

      3.产品制造水平不高。我国企业现有各类普通机床约600多万台。2013年,我国金切机床产量数控化率仅为28.8%,远不及美、日、德的60%~70%的水平。另对21个工程机械企业的调研显示,采用CAM、FMC/FMS和自动化生产线完成关键工序加工的比例仅为41.5%、39.1%和36.6%。这些现状既反映企业自动化水平较低,产品制造数据难以高度集成和实时交互,也影响产品制造的精度和效率。此外,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MES系统,即使建立了MES的企业,其计划和成本控制对象也未细化到工序和加工设备,也未完全实现与ERP的集成应用。

      4.两化未能深度融合。我国企业两化融合虽有明显进展,但总体现状依然不容乐观。截至2015年2月,全国3万多家企业两化融合评估结果显示,处于起步建设和单项应用这个两化融合初级阶段的企业比例仍高达82%。2015年4月,全国首批200家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企业公示内容显示,一些企业打造的新型能力较为单一,未能更大范围体现两化深度融合内涵。

      智能制造可为破解之策

      金融危机后,欧美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力图抢占竞争的制高点,同时,新兴国家也不甘落后,印度在去年发布“印度制造”战略,将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

      智能制造是研究重点和主攻方向。*正在参与国家组织的关于智能制造重大工程的研究。未来三年内,*将选择重点领域,在一些地区、行业建设试点和示范区,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推动智能制造发展。

      智能制造可推动机械产品向“数控一代”乃至“智能一代”发展,产品功能、性能和市场竞争力能得到根本上的提升。周济指出,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轨道交通机车。历经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数字化动车组的进化,中国的轨道交通机车正向着智能方向发展。

      另外,智能制造可全面提升产品设计、制造和管理水平。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不仅可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还能大幅度提高企业制造效益,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

      苗圩透露,即将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九大战略任务、十个重点领域和五大重大工程,对未来十年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落实好中国制造2025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主要任务。

      

      

      

上一篇:绿色包装没有闭门造车 2015绿包接轨

下一篇:转变经营管理模式 突破印包业发展瓶颈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