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印刷孰优孰劣 产品质量才是关键
- 2015-04-16 17:04:531735
在数字印刷进入不干胶标签印刷领域之前,不干胶标签通常采用凸印、胶印或柔印的方式生产(也有少量吊牌出于具备触摸感的考虑选用丝网印刷)。伴随着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采用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相结合的混合印刷方式开始出现,一般由传统印刷首先完成版面要求一致的基本印刷,再用数字印刷完成反映产品规格、尺寸、型号等信息的分类印刷。这样的印刷方式不仅满足了市场需要,还因其利用电脑完成组版等工序,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但混合印刷在标签印制中的使用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现在所说的数字印刷应用于标签印制,是指整个标签完全使用数字印刷的方法来完成。现在,除了比利时赛康、HPIndigo、爱普生、EFI、网屏、富士胶片、方正等公司推出的品牌数字印刷机可以印制标签外,美国VIP、韩国帝利等可用于标签印制的数字印刷设备也都已在国内市场露面,设备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有可能导致采购价格的渐趋下降。
那么,既然数字印刷设备已经满足了个性化标签市场的需求,既然终端用户也确实已经开始使用个性化标签,为什么使用数字印刷设备来印制标签的量还显得很有限,至今也不过是处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初始阶段呢?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个性化标签的市场需求还没有形成规模,而对于原本的批量标签印制市场,与传统胶印或柔印标签的方式比,数字印刷在性价比上不占优势,短期内也不可能改变这块成熟市场的印刷方式。毕竟,几乎所有客户的心态都是“既要马儿跑又好马儿不吃草或少吃草”。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对于终端用户而言,他们不用过多关心标签产品的生产工艺,而是更多的把心思放在产品质量与价格的比较上。然而,往往一比较就会让数字印刷眼下的高成本现出原形,这让终端用户既爱又恨,只能有选择地使用。总的来说,数字印刷现在的高成本至少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其一,至今为止,我国使用的数字印刷设备与耗材包括用于标签印刷的数字印刷设备与耗材,基本上依靠进口,发达国家的产品售价加上进入中国市场后的关税,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居高不下,而这部分成本会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但是,市场上又客观存在着二律背反的现象,明明是生产的高成本需要庞大的消费量来加以摊薄,但高成本又恰恰制约了消费,影响着量的增长。该现象绝非仅在个性化标签市场中发生,而是所有新工艺在市场中得到广泛应用都要经历的一个必然过程,个性化标签同样难逃这个“魔咒”。从CTP在国内推广的历程看,这一局面的打破只能靠等待这些设备与耗材的本土化。
其二,在我国,商品的个性化潮流毕竟才刚刚起步,即便可口可乐已经付诸实际营销应用,但仍属于市场试水性质。如果把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推介期、成*、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的话,那么个性化标签这个市场新宠尚处于推介期,何况标签本身还仅是为商品增色的一种手段,而非消费者可以直接享用的商品。
采用数字印刷设备印制个性化标签还是一块待培育与开发的市场,选择数字印刷的方式制作标签,使其成长、成熟直至完全被市场接受、被终端商品选择使用,确实还需要一段时间。未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个性化标签的使用量应该会与日俱增。
在肯定数字印刷已经具备满足标签印刷需求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所有的数字设备供应商都认为自己推向市场的设备已经满足了市场需求,但客观地说,用胶印的质量标准来衡量现时用数字印刷设备完成的产品,应该说依然存在差距。因为数字印刷设备推出的时间还不太长,还需要有一个通过实践逐步改进与完善的过程,供应商特别要在降低成本与帮助产品增加市场竞争力方面下功夫。
一言以蔽之,数字印刷设备已经不是标签印刷企业应用数字印刷工艺组织生产的障碍。相对于来自IT技术的数码印刷,传统印刷对行业的了解程度、熟悉程度、驾驭市场的能力,是数码印刷在短期内很难迅速赶上的。在一段时期内,数码印刷一定是同传统印刷相辅相成,拾遗补缺。传统印刷自我提升、自我改良的时间节点就在数码印刷解决耗材成本和油墨在各种材料上的附着力之时,对于传统印刷来说,须加快脚步了。
总之,数字印刷设备已经开始进入标签印刷领域,但数字印刷设备实现在标签印刷市场的广泛应用还需要一段时间。确保满足市场需要和盈利是企业的追求,在没有达到两者间的平衡之前,我们不应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