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保法严准狠 环保法翻身打“硬仗”
- 2015-03-09 13:03:391655
企业抓环保一手抓一难
“企业抓环保无疑会提高成本,这样‘好孩子’会吃亏,‘坏孩子’不抓反而得益。我是搞煤化工的,在煤炭清洁利用方面,我们企业用了8年时间搞研发才见效益,这么大的投入,如果没有别的业务支撑可能活不到今天。所以,我们并不是需要政府给予环境投入补贴,我们需要的只是政府部门能够做到在环保执法时一视同仁,严格执法。”3月2日,在全国*环境分会举办的环境企业见面会上,科达洁能董事长、环境分会副会长边程的一席话,引得很多企业家频频点头。
其实,新《环保法》落地后,很多企业家都格外关心环保执法问题,经常谈起环保部门缺乏执法手段,建议提高执法能力、创新执法机制等话题。
这些敢于投入大量资金在环境治理方面的企业,多数是各自行业里的、企业。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发展规范透明、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行业发展的未来。
然而,现实中,由于以往环保法规的不到位以及环保执法的不严格,“劣币驱逐良币”的戏码不断上演,使注重技术进步、环保投入大的企业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不仅伤害了愿意为实现绿色发展付出努力的企业,更使得化工行业形象改变无从谈起。
企业经历影响环保进程
在化工领域,污染治理一方面是末端治理,通过投资建设和运营环保设施实现“三废”达标排放。环保设备的一次性投入,加之不菲的日常运营费用,都完全计入企业成本。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改造工艺,从根本上降低生产的污染排放。一些企业研发绿色工艺往往历经几年、甚至十几年的艰辛攻关才能取得成果,在此过程中的投入更是巨大。
这与企业的经历有关,当“*严”的新《环保法》出台后,这些的企业家们底气十足,大的心愿就是“只求执法严格公正”,他们为此奔走疾呼。
除了化工领域,当前处于绿色转型中的印刷行业亦走在环保之路上。好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违法必惩”已不遥远。期待随着中国法治环境的日益完善,这些企业将来的呼吁与环保执法无关。
十二届*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答疑
“今天北京又是一个雾霾天,请问陈部长,您作为新任环保部长,有什么举措来解决?”3月7日下午,十二届*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部长陈吉宁就“全面加强环境保护”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记者的个问题就直击雾霾。
“做校长的时候,每天早晨起来的件事情是想学生的事情,到了环保部每天起来件事情是看天。如果天蓝,不敢懈怠;如果是像今天这样的天,就会感到不安。”陈吉宁表示,雾霾问题确实是现在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2013年9月,*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就是“大气十条”,各地各部门都进行了艰苦努力,用硬措施、硬任务来应对硬挑战。“有没有一些效果呢?去年,全国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总体上PM2.5平均浓度降低11.1%,其中京津冀地区降低了12.3%。”
如何让“*严”的环保法真正“硬”起来,成为一把真正的利剑?社会各界对此高度关注,陈吉宁也作出了回应。他说,一个好的法律不能成为“纸老虎”,要让它成为一个有钢牙利齿的“利器”,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环保部把今年定为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年”,将开展全面环保大检查,对于违法企业“不查不放过、不查清不放过、不处理不放过、不整改不放过”,把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的状况彻底改变过来,敢于碰硬,形成高压态势。强化刑事责任追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移送一起。
此外,环保部还将对30%以上的市级政府开展督查,解决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不作为”问题。加强与公安、检察、*的协调配合,强化环保执法的司法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