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之前要多思 先变观念而后行动
- 2015-03-05 16:03:562316
观念的转变,不仅仅包含接受新鲜事物,还包括企业管理者具备应有的市场意识。不仅关注宏观的管理,还要关注微观的变化,时时思考企业的赢利点在哪里?企业经营的新增长点在哪里?企业管理者只有准确地分析并预见市场的走向,以此来规划自己企业的发展之路,并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有的放矢。这种企业管理观念的更新对于现时期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有了这样的市场嗅觉就为观念转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拥有了观念转变的先决条件。
有设备制造商抱怨自己生产的设备在市场上的接受程度不够理想,其称现在的技术和设备已经可以达到世界印刷技术*国家的同等水平,接下来就看我国市场上企业的接受度了。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漫长的、需要培养的过程,需要企业积极转变旧有观念。确实如此,并且他们也在孜孜不倦地培养市场。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点,观念转变与设备的被接受一样,也是需要有前提的,而且这种前提不仅仅是不断地告诉企业这个技术有多好,更重要的是还要对企业管理者市场嗅觉灵敏度的培养。
只有在企业管理者脑中建立起了这种灵敏嗅觉,引导出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及价值取向,才会引导着企业去接受新信息、新工艺、新标准,才会捕捉到更多有用的信息,才能水到渠成。
拥有了以上良好的先决条件后,企业与创新之间搭建起了可沟通的桥梁,接下来就可以谈转变观念良好的氛围了。政府、行业协会、制造商等都为此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在选择的岔路口,企业有必要放慢脚步,停下来,仔细审视自己的发展思路是否正确,是否顺应国内外行业现今和未来的发展变化,思路打开了、观念转变了,再做决定不迟。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摆正姿态,合理定位是关键。
1.甘心做好“配角”
市场经济就像一个完整的戏曲剧本,既要有主角,也少不了跑龙套的配角,大、中型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主角”,而小型、微型企业则是跑龙套的“配角”。印刷产业发展初期,企业一般追求的是“麻雀虽小、五脏齐全”,这是由于产业发展初期,竞争者较少,同行之间的合作意愿和能力也不强的缘故,因此逐步形成各自为阵的格局。
但是由于经营理念、经营手段、客户资源等差异,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企业之间的差距显现出来。一批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企业开始了设备、技术、厂房的更新,并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年销售规模达到中型企业甚至大型企业水平。而大部分企业的年销售额则未突破1000万元。
2.大限度一展所长
戏曲剧本中花旦有文武之分,如果让文旦去演武旦,可以说是赶鸭子上架,让武旦去演文旦,也不可能取得预期效果。企业也是一样。一个精明的经营者,要像剧团导演对各演员特长了如指掌那般,充分了解所经营企业的长板与短板,从而扬长避短,让企业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3.规避设备投资风险
经营企业忌讳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回收周期过长,尤其是设备类固定资产,如果其无形折旧周期过短,就可能出现设备才使用了几年,投资还未回收,就由于无法适合市场的需求而过早进入淘汰期的现象。小型、微型企业经不起这种折腾,往往一步走错,全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