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网

登录

平行世界驱动生产 规模制造下的“世界工厂”

2015-02-10 09:02:541663
来源:中国包装网
  导读:无论消费者身在何处,无论贸易保护主义者如何喧嚣“中国威胁论”,当“世界成为平的”当消费者受益于规模制造之时,中国事实上成为了“世界的工厂”。
  
  但这并不仅仅与生产制造有关,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制造业参与了商品生命周期的每个环节并分享了相应的收益。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工厂,其基础在于制造业规模,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巨大的规模。中国制造商受益于人口红利,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决定了国外的投资者愿意投入巨大的资金在研发、建设新工厂、固定资产投入、技术工人的培训、甚至与国内的企业合作,以技术换取市场空间;国内众多的制造业厂商也能够相对容易地在巨大的差异化市场内寻找到自己的目标客户和生存空间,也敢于比国外的竞争对手投入更多而换取发展壮大的速度。
  
  国内的竞争非常激烈,在每一个制造细分领域都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中国企业进行着的竞争,如中国目前建筑材料的生产企业已经超过了3万多家,内部的竞争消耗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这一现象在电子产品、服装等大宗商品上非常普遍;
  
  为了应付这些挑战,中国制造业需要采取积极的、的战略加以应对,这点从本次QAD和eWorks展开的全媒体调研结果上看非常契合,从产品研发能力、供应链管理、制造效率和成本控制、一直到服务能力,分布相对平均,可以看出制造业从业者对于中国制造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关注热点。
  
  首先,一个企业要生存并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首要的问题是要有“对的产品”,市场接受、消费者买单,你的产品才可能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间脱颖而出,而且企业必须拥有这些产品的知识产权,即中国制造业必须重视培育自我产品研发能力并积累自主知识产权,否则仍然是“世界代工厂”的经济模式,在技术上需要依赖境外合作者和投资厂商,仍然是在赚人工差价,以市场换取竞争力的低利润发展模式。
  
  其次,*二的是“精益制造”。精益制造发端于丰田,是基于对当时汽车制造业为发达的美国汽车制造模式的考察和思考后的颠覆性的管理和技术创新,其核心的思想是“灵活”、“随需而变”、“人的主观能动性”,相对于美国福特等汽车制造商强调计划性和全面控制的制造模式,更为强调人的主观创造力和全员参与管理的企业文化,同时整个精益制造系统的推行,也非常依赖于日本文化中所强调的协作精神,这点在供应链协同上(排名本次调研的第三位)尤为重要,无论内部、外部的供应链上下游间为重要的是准时(Just-In-Time),同时产品的质量控制也是非常基础的需求,实现基本的质量控制,需要整个供应链到制造环节的每一个参与者(Suppliers)都做到,否则都需要建立相应的安全余量(SafetyStock/Buffer/BackupResource)来应对突发的状况,在精益制造的理想状态下,任何多余的能力(包括产能、库存、半成品、仓储空间)都是浪费,是需要消灭的存在。
  
  因此,但我们在思考精益制造的时候,需要从整个产品设计、设备能力、生产线布局以及供应链(原材料和外协制造、第三方物流)等全面考虑,缺一不可,同时为重要的是企业甚至于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全员参与管理的文化氛围尤为重要。

上一篇:处于“前后夹击”的中国制造 当务之急是升级

下一篇:复合无机颜料开启包装颜料低碳之路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