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网

登录

勿盲目追潮“去印刷化”的旧事新痛

2015-01-16 09:01:471617
来源:互联网
  导读:“去印刷化”这词乍一看,似乎陌生而高大上,遂被诸多人推崇。然而越是时髦,越需要看清本质、不要盲从。“去印刷化”现象也分为两种,理性地将“去印刷化”与印刷业务消失区别开来,切忌走。
  
  印刷企业“去印刷化”并非全为良性经营模式
  
  一种模式的出现,往往是一种历练的开始。
  
  时下,一些印刷企业开始搞收藏,甚至之前有报道称一家印刷企业卖起了猪肉,一些企业可能因为印刷业务经营并不理想,走出了印刷圈子,干起了别的生意。这是属于去印刷业务现象,这种“去印刷化”是行业产能过剩背后良性的优胜劣汰,是一种印刷业务的消失,并不值得作为印刷企业的一种经营模式进行推广。
  
  另外一种“去印刷化”现象则是原有印刷产业链的延伸,原有印刷业务的拓展,这种探索值得在业内推广和效仿。他们原有的印刷业务并未减弱,扩展出的内容又是与原有的印刷业务有渊源,属于多元化发展,企业为此拥有了比原有传统印刷业务更宽阔的发展前景。这种“去印刷化”对于其他印刷企业而言是有借鉴意义的。因此,要理性看待当前市场中出现的“去印刷化”现象,不要盲从。
  
  2015持续动荡,去印刷化潜心思量
  
  越不像印刷公司的公司,是否是的印刷公司,还得两说。
  
  2015年印刷行业将继续动荡态势,印刷业将不单纯是简单的印刷,*专家牛云老师预测2015年印刷行业的三大趋势:政府类文印将大量减少,产品将逐步向商务化、个性化、多元化方向发展;跨界营销与资源整合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商业模式;印刷品未来是免费的。印刷企业比拼的就是谁更有耐力、更能坚持,谁能够进行良性的“去印刷化”模式探索,谁才能笑到后。
  
  雅昌企业(集团)董事长万捷日谈了一个观点“越不像印刷公司的公司才是的印刷公司”。基于万捷及雅昌的影响力,我们对此话的解读,切勿陷入片面化,勿以为万捷鼓吹印刷业放弃主业。
  
  所谓的转型升级,无非就是产品多元化的一种尝试,但本行并非丢掉。艺术网,做数据库,做艺术指数排名,实际上更多是想吸引艺术家们印刷,换言之是通过种种增值服务,让艺术家一旦有印刷需求时,离不开印刷企业。这是它的高明之处,但要说雅昌成为了文化创意企业,言过其实,试问,雅昌的非印刷领域的文化创意产品、网络信息服务等收入全部加起来,超过了印刷收入吗?
  
  所谓的转型升级并不是转掉主业,突出主业是恒久不变的真理。这是万变中的不变。转型升级是指通过网络技术、通过文化创意,通过服务等方式在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效率,增加企业的增值服务。但万变不离其宗,你仍然是印刷人。
  
  未必去印刷,但转型势在必行
  
  转型势在必行,未必非去印刷不可。
  
  继去年多家印刷企业更名后的又一波印企更名潮,且“去印刷化”趋势都很鲜明。对此,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双儒直言:“未必都要更名,但转型势在必行。”
  
  其实在之前,印刷行业就出现了更名潮。
  
  2013年下半年以来相继有3家印企宣布更名。先是8月中旬香港上市公司新洲印刷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新洲发展控股有限公司,随后,内地上市公司福建鸿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鸿博股份有限公司、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宣布更名为雅昌文化(集团)有限公司。
  
  印刷企业更名之举在业内是否具有可复制性?张双儒认为,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今天也还有很强大的生命力。这些企业更名后,都在尝试将印刷和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文化产业融合,探索印刷业的转型之路。如鸿博在北京建立了数字化印刷基地,开展互联网彩票销售业务。雅昌陆续在北京、深圳、上海建立了艺术中心,开办了自己的艺术书店,成立了自己的电商网站雅昌艺品商城。还有些没有更名的印企,也在做着同样的探索。

上一篇:2015造纸业 以电商为武器“杀”出重围

下一篇:2015印刷转型 传统印刷应积极备战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