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网

登录

理性看降解塑料 降解并非急在一时

2015-01-13 09:01:571822
来源:互联网
  导读:市场一向低迷的可降解塑料产业,因为吉林省的一道“禁塑令”而被激活。然而降解塑料的激活,是喜是忧仍未可知。
  
  可降解塑料需求大幅上升
  
  从今年起,吉林省正式施行《吉林省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规定》,成为全国全面“禁塑”的省份。“禁塑令”的实施也为可降解塑料制品开辟了一个诱人的市场。
  
  在长春经开区北区生物产业园的长春生物基材料创新产业基地(吉林省聚乳酸产业园),有5家专门生产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的企业,益田生物就是其中之一。8日上午,在益田生物生产车间里,一卷卷以白色为主色调的可降解塑料袋制品从生产线不断下线。而另外一边,工人们正在给塑料袋印刷标签。
  
  目前,吉林省购物袋年消费量3万吨左右,一次性塑料餐具年消费量1500万吨左右,如果全部替换成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品,按现有价格,就是一个10亿元以上的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内,还有5家落户企业将全部投产,达产后,园区生物可降解塑料袋产能将达到3万吨以上,而吉林省年塑料袋消费量也是3万吨。
  
  成本价格或下调
  
  大号塑料袋子大约15克左右,每个袋子出厂价格6角左右,超市大约要卖到8角左右,对于这个价格,老百姓普遍认为较高。不过,随着市场产能的扩大,价格肯定会下降。
  
  产能扩大,首先管理成本就降低了,其次原料需求量增大,源头的产能提高,这也能促成成本下降。而若从环保的角度来测算,用可降解塑料替代100万吨传统塑料,可以减少约200万吨的石化资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00万吨以上。
  
  “禁塑,为减少白色污染和资源消耗加了把油,也为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抢占可降解材料产业高地提供了契机。”吉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宋刚表示。
  
  前景之下的担忧
  
  从“限塑”到“禁塑”,为了整治“白色污染”,近几年政府部门也是“蛮拼的”。不过,对于向来是“叫好不叫座”的可降解塑料产业来说,“禁塑”能否帮助产业走出泥沼?我们所听到的更多是担忧和质疑之声。
  
  “禁塑令当然会给可降解塑料产业带来一定的利好,但未来怎样还真不好说。”中国工程塑料工业协会秘书长郑凯表示,如果后续监管没有跟上,国家又不给予相应的辅助政策,可降解塑料的市场运作仍会是步履蹒跚。
  
  而在大多数业内人士看来,“价格高”将是影响可降解塑料产品推广的主要障碍。因为价格高,老年消费者几乎都是自带塑料袋或布袋,只有年轻人会随机购买超市的可降解塑料购物袋。
  
  相对于消费者,商家也有自己的担忧。由于可降解塑料袋6个月后就会完全分解成二氧化碳、水等无害物质。“要是长时间卖不出去就成了一堆废品,那岂不是赔本的买卖。”
  
  目前,国内已经开始通过技术手段来提高可降解塑料的加工性能和本身的物理性能,如强度、拉伸弯曲性等,试图通过性能的提高来增强市场竞争力,但是在郑凯看来,“这只是量的改变,对价格影响不大,短期内可降解塑料价格很难有重大突破”。
  
  扩增规模解难题
  
  其实,郑凯并不赞成“禁塑令”这种硬性的禁止,他认为,单纯的禁塑只会让大家更关注塑料袋的禁止使用,而要想真正往可降解的方向走,就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宣传引导和政策支持,从而给可降解塑料产业创造健康发展的条件。
  
  刘民英也认为仅凭一纸禁令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发展可降解塑料产业要讲究市场经济,‘禁’不是办法,赔钱谁去干?除非政府补贴。”
  
  中国化学会理事、生物材料专家胡汉杰也表示,除了通过改变生产工艺降低成本,好的办法就是学习国外的做法,对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征收使用税,然后再将这部分税额补贴可降解塑料产业。
  
  不过,在翁云宣看来,业界无须对“禁塑”过分担忧,价格及成本问题都会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增而有所缓解。
  
  此次吉林省除了“禁塑”,也将聚乳酸作为替代塑料的突破口。不久前,在*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与海正集团联合攻关下,年产5万吨聚乳酸产业链项目在浙江台州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亚洲大的聚乳酸生产基地。
  
  “不敢说可降解塑料产业前景一片大好,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供应量的增加,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价格会逐步降低,不会给消费者增加负担。”翁云宣说。

上一篇:2014前三季度74%的行业纸箱用量同比均有增加

下一篇:印企管理:长板与短板之争关键在人

相关资讯:

分享到:

首页|导航|登录|关于本站|联系我们